端午食粽莫大意 谨防枣核伤胃肠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端午节即将来临。在这传统节日里,品尝美味的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当我们大快朵颐枣粽时,暗藏其中的枣核却可能成为潜在的 "健康隐患"。枣核两端尖锐,每年端午前后,我所在的科室都会收治几位因误食枣核,造成胃肠道损伤而住院的患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本文就讲一讲误食枣核为什么能够造成胃肠道损伤。
枣核为何会成为胃肠道 "威胁"
枣核呈纺锤形,两端尖锐,长度多在 1-3 厘米。当误食枣核后,在胃肠道的蠕动过程中,其尖锐的两端可能会对消化道黏膜造成划伤、刺破等损伤。食管是消化道中最狭窄的部位之一,枣核在此处容易卡顿,导致食管黏膜损伤、出血,甚至可能穿透食管壁,引发纵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若枣核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内,胃黏膜也可能被划伤,出现胃痛、胃胀、呕血等症状;若枣核继续下行进入肠道,肠道的蠕动可能会使枣核尖端刺入肠壁,造成肠道穿孔、出血,还可能引发肠梗阻,出现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若枣核继续下行肛门口,随着排便动作,枣核两侧的尖端会刺入直肠下端或肛管黏膜内,出现肛门疼痛、肛周感染、排便困难等症状。
枣核为何不能被人体消化液吸收
枣核是植物种子的外壳,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植物细胞壁物质,这些属于膳食纤维的范畴。同时,长期的进化过程,枣核形成了致密、坚韧的外壳。人类作为杂食性动物,进化方向是高效性吸收动植物性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淀粉),这与人体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胰液、肠液)中的酶主要针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息息相关,对纤维素、木质素等植物骨架成分完全无效。综合上述因素,当人体误食枣核时,它只能完整地被排出体外。
易误食枣核的人群
一、3岁以下的儿童
风险因素:此类人群咀嚼能力不足,常常是将整颗枣核吞咽,其两端尖锐处易卡在喉部或食道。儿童的食道、胃肠黏膜娇嫩,枣核划伤后易出现炎症、溃疡甚至穿孔。
临床表现:儿童反复哭闹,拒绝进食,流口水,反复干咳,吞咽困难。因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描述不适,易延误诊治。
二、戴假牙或吞咽功能退化的老年人
风险因素:此类人群牙齿咀嚼能力下降,假牙贴合度不合适,易漏吞枣核,因胃肠蠕动减弱、黏膜萎缩,枣核在胃肠内滞留时间长,划伤后组织修复能力弱,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等基础疾病,感染风险更高。
临床表现:胸骨后或腹部疼通,食道异物感,进食哽咽感,严重者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肛周疼痛,排便困难等症状;胃肠穿孔后,寒战、发热,腹痛进行性加重。
三、高危人群
1、食道狭窄、贲门失缓症、幽门狭窄患者,枣核易卡在病变部位;
2、胃十二指肠溃疡、肠息肉、肠憩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因黏膜已存在损伤,枣核可能加重溃疡病变组织,或刺破息肉或憩室,严重者出现胃肠道穿孔;
3、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胃肠吻合或肠肠吻合后,吻合口处薄弱或狭窄,易被枣核穿透;
4、孕妇,子宫增大后压迫肠道,枣核移动缓慢,且孕期用药受限,若肠道划伤难以安全治疗;
5、长期便秘患者,肠道蠕动慢,枣核滞留时间长,与肠壁摩擦概率高,易引发机械性肠梗阻或肠损伤;
6、脑血管病后遗症、帕金森病、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反射迟钝,误食风险高,且难以主动咳出异物。
误食枣核后,不同情况如何处理
一、刚误食枣核,无明显不适者
如果在吃粽子时不小心咽下枣核,当时没有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情况,说明枣核可能已经进入消化道。此时,不要过于惊慌,可以先停止进食,观察自身症状。可以适量饮用一些温水或牛奶,润滑消化道,但不要试图通过吞食大量食物(如馒头、饭团等)来 "带" 下枣核,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枣核进一步损伤消化道黏膜,甚至加重卡顿情况。
二、误食短时间内出现不适者
若误食枣核后,很快出现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胃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医生会通过胃镜检查来确定枣核的位置。如果枣核停留在食管或胃内,且位置相对容易操作,医生可以在胃镜下将枣核取出,这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及时避免枣核对消化道造成进一步损伤。
三、误食较长时间才察觉者
大多数情况下,误食枣核后可能当时没有明显不适,过了一段时间才出现腹痛、腹胀、便血等症状。这可能是枣核在肠道内移动时造成了肠道损伤。此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 等)来判断枣核的位置和肠道损伤情况。如果枣核已经进入肠道,且没有造成严重的穿孔、大出血等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先观察,让患者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枣核排出。但如果出现了肠道穿孔、大出血、肠梗阻、肛周感染等严重情况,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出现这些严重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如果误食枣核后,出现剧烈呕吐、呕血、大量便血、持续剧烈腹痛、高热等症状,说明可能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消化道损伤,如消化道穿孔、大出血、感染等,必须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误食枣核
1、吃粽子时专心致志:在吃粽子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边吃边说话、看电视或做其他事情,仔细辨别粽子中的枣核,避免因分心而误吞枣核。
2、提前处理枣核:对于家中有老人、儿童或吞咽功能较差的人群,在准备枣粽时,可以提前将枣核取出,避免他们在食用时不小心误食。
3、选择无核粽子: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无核粽子可供选择,尤其是专门为儿童、老人设计的粽子,通常会去除枣核或使用其他无核食材。在购买粽子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种类。
端午节是享受美食、感受传统文化的时刻,希望大家在品尝美味粽子的同时,注意饮食安全,避免因误食枣核而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祝大家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端午节!
作者简介:
贾善勇 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科室副主任
单位: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
学术职务:
北京市普通外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理事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肛肠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学会委员
获得荣誉:
2020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17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获得者,2018年丰台区最美医生,2015年援藏先进工作者,2015年优秀援藏干部,2015年优秀援藏医生,发表论文5篇。
(北京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