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新能源如何深融?江苏这场重磅活动在盐城经开区举行
现代快报讯(记者 姜振军)新能源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4月29日,“智汇盐城·链动未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场活动在盐城经开区举行,来自江苏30所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和省市有关部门单位、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议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路径,共谋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未来。
江苏新能源产业国内领先
近年来,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脱颖而出,在“风光氢储”等新能源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同时,江苏省作为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持续构建集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人才、金融为一体的完善产业生态,汽车产业竞争力国内领先。
数据显示,2024年,江苏全省汽车制造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8万亿元、占全国12.0%,汽车、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为220.2万辆和122.6万辆,全国占比分别为7%和9.5%,动力电池产量、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均位居全国首位。
活动现场,发布了江苏省高校新能源产业“十四五”重大科技成果;成立“江苏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并发布“新能源领域产教融合对接云平台”、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系列活动方案。
如何助力产业创新?主办方表示,各方应通过政策护航和平台支撑,实现产学研深度协同创新。现场,部分高校院所专家、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科技与产业创新推介,并围绕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展现场对接洽谈,达成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专场活动是今年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系列行的首场活动,也是盐城深化“双高协同·四链融合”、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举,通过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教育链与产业链在盐阜大地深度共鸣,为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从“盐城创造”到“盐城智造”
盐城,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坚持把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
智汇盐城,链动未来。目前,盐城先后获批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位居全省第一;盐城牵头的盐常宿淮光伏集群创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努力打造世界级光伏产业集群;盐城海上风电是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的基地之一。
2025年,盐城市委、市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出台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激励政策。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两大产业是盐城长期以来着力培育的地标产业、主导产业,产值均已突破千亿规模,也是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的产业领域,寄托着该市上下从“盐城制造”到“盐城创造”,再到“盐城智造”的殷切期望。
作为盐城对外开放主阵地、重大项目集聚地、特色产业新高地,盐城经开区汽车产业“新能源 出口”战略成效明显,悦达起亚、一汽等5家整车企业及800多家零部件企业集群发展。已集聚通威、天合、阿特斯等行业前10强企业8家、光伏产业链配套企业近百家,获评中国光伏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落户韩国SKon、珩创纳米、达翔新能源等20多家动力电池和储能企业,加快建设动力电池产业园。
“本次产教融合的盛会,公开发布高校科技成果、权威解读企业服务政策、集中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必将为盐城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能。”盐城市有关负责人表示。
(盐城经开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