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有业可择 有梦可追——辽宁“金三银四”就业季深观察

有业可择 有梦可追(主题)

——辽宁“金三银四”就业季深观察(副题)

辽宁日报记者 徐铁英 王月 陈博雅

今年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9万人,新就业人员20.8万人,同比分别增加8.4%、3.9%,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让劳动者有业可择、有梦可追,省委、省政府始终将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高位谋划推动。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今年我省早早定下就业“任务单”,4月中旬召开全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任务、压实责任,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合力推进就业这一最大民生。

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企业招聘高峰期,也是劳动者求职旺季。今年,在这“金三银四”的就业季,辽宁挥毫落笔,就业答卷成色十足。

以“政策合集”涵养“蓄水池”

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支持产业链链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稳岗扩岗——深挖岗位“源”;提供资金、政策、技能、场地等要素支持,促进更多初创企业“出孵”增岗——增加“源”动力。

促进就业,开发岗位是前提。

今年年初,我省围绕22个重点产业集群提出19条支持措施,用好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降费率等惠企减负政策“工具箱”,加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以“政策合集”涵养就业“蓄水池”。

真金白银,发放政策“红包”。向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提供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离校5年内高校毕业生首次在辽宁省内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成功申领创业担保贷款,可以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

精准滴灌,提供“定制”服务。推出“辽宁军创贷”金融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专属金融产品,首批20家承办银行已研发45款专属金融产品,累计为157名退役军人发放贷款8218万元。

长效护航,建立就业台账。按季发布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推广“智慧就业顾问”小程序,持续巩固“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前不久,阜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辽宁众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阜新睿光氟化学有限公司、阜新清稷升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优质企业带着260多个用工需求,“组团”到沈阳化工大学进行专场招聘,吸引300多名学生投递简历,不少毕业生辅导员也赶到现场与用人单位交流,定向推荐与企业需求匹配度较高的毕业生。

一揽子政策供给,促进了“产业—企业—就业”的良性循环,释放一系列新的优质岗位。“振兴有你·就有未来”招聘活动中,168家央企国企、民营百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瞪羚、独角兽企业等重点用人单位发布就业岗位5322个;“春暖辽沈·兴企护航”招聘活动4.5万个就业岗位中,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领域相关岗位增多。“岗位与专业对口,很吸引人。”面试成功的高校毕业生张子豪说。

今年,我省还将围绕不同行业、领域、企业、群体分别制定指向明确、管用好用的政策举措,把就业促进行动与惠企兴企行动结合起来,积极为企业“赋能”,全年计划释放政策红利20亿元以上,全力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减负稳岗。

以“行动矩阵”铺就“快车道”

4061、94.6万,这两个数字在一季度的就业报告中,分外亮眼。

今年一季度,全省各地组织4061场次招聘会春风送暖,94.6万个岗位虚席以待,18.8万个用工缺口迎刃而解。这背后,是多项保用工促就业行动形成的“交叉火力”,燃爆了全省春季就业市场。

升级实施的“春暖辽沈·兴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行动(4.0版),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拉开促就业的序幕,配套20项子行动贯穿全年、同步推进,既有服务大项目、大企业的“一企一策”,也有云平台“直播带岗”,还有扶持初创企业的“跟踪陪跑”,形成“行动矩阵”,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铺就了就业“快车道”。

我省紧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提早开展“10项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一季度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0.8万个。各高校持续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各校党委书记、校长“既挂帅又出征”,走访用人单位不少于100家。全省各高校积极组织开展“春季攻坚”“百日冲刺”等专项行动,校园招聘如火如荼,预计8月底前将为2025届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100万条以上。深入实施“宏志助航计划”,对全省18284名困难毕业生,优先推荐岗位、优先指导服务,确保毕业去向全部落实。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立足行业优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挖各类资源,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以来,学校举办大中型专场招聘会13场,提供岗位19969个;进校宣讲企业132家,提供岗位8225个;线上发布招聘企业1608家,提供岗位45829个,全力以赴畅通“稳就业”渠道。

服务其他重点就业群体的“就业动车”也在春天启程。“就业大篷车”开进乡镇市集,一扫展板上的二维码,就业岗位一目了然。一季度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8万人,同比增加18.8%。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就业推介会等活动120场,累计提供岗位3.3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630人。

以“技能之光”照亮就业路

今年3月,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省级示范性职业技能培训班上,大学生退役士兵郭志明专攻化工安全与应急技术领域的技能学习。这次培训,他不仅获得了结业证书,更在推介会上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实现了“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

职业培训是劳动者提技增收的重要途径。今年4月,“技能照亮前程·匠才助推振兴”2025年度专项培训行动计划一经推出,就吸引了有就业意愿、培训需求的重点就业群体的目光。“岗位需求 技能培训 技能评价 就业服务”四位一体联动贯通,谋篇银发经济、县域经济等“新蓝海”,实施“人工智能 ”、康养照护、养老家政等“1 N”培训计划,全年累计培训和岗位练兵100万人次以上。

今年我省持续提技赋能,深入推进“技能辽宁行动”,广泛开展补贴性培训,不断提高人岗适配性,解决“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的矛盾,以“技能之光”照亮劳动者的就业路。

支持“智改数转”企业以订单、定制、定向、项目化培训等方式加强数字人才培养,面向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和离校两年内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精准打造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短平快”专业转换培训项目,鼓励乡村手工业者、乡村工匠参加技能培训和专项职业能力培训考核。传统的“流水线”培训升级为“定制化”培养,技能培训正在重构辽宁的就业生态。

拿到油田钻井工培训合格证书后,朝阳市朝阳县农民赵庆伟在培训机构推荐下,即将赴一家油田企业上岗。

像朝阳油田钻井工这样的省级劳务品牌,我省已经培育了19个,形成“雁阵效应”带领我省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我省将“普惠制就业培训”与劳务品牌建设相结合,实行培训、鉴定、发证和就业一条龙服务。今年,我省还将围绕“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和银发经济发展,打造“辽服到家”家政康养照护托育培训行动,以技能培训提升职业能力,以品牌建设助力组团就业。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