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大脑突然“断片儿” 科学家揭开神秘“空白时刻”

家人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正和朋友聊天聊到兴头上,突然脑子“嗡”地一下,刚才想说的话全没了影儿;或者考试时盯着题目,大脑就像被按了暂停键,一片白茫茫的啥也想不起来。

这到底是咋回事?难道我们的脑子“卡机”了?最近,一个超厉害的国际研究团队就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还把研究成果发表在了英国学术杂志《趋势-认知科学》上,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有趣的发现!

以前咱们总觉得大脑突然空白,就是走神儿了,但这次的研究告诉我们,事情可没这么简单!这个由法国巴黎脑研究所、比利时列日大学等机构的专家们组成的团队发现,大脑空白其实是一种和生理唤醒水平,也就是咱们的清醒状态息息相关的独特精神状态,它有自己一套特别的神经和生理特征呢。

咱们平时清醒的时候,大脑里的思绪就像在玩“跳房子”游戏,一会儿跳到回忆昨天吃的美食,一会儿又跳到明天要做的事儿。但有时候,大脑会突然来个“中场休息”,进入一种没有任何思绪内容的状态,这就是大脑空白。

专家们可不是随便下结论的,他们一口气分析了80篇相关研究论文,最后得出结论:大脑空白是由不同的生理唤醒水平调控的认知状态。打个比方,咱们的大脑就像一台精密的空调,生理唤醒水平就是空调的温度调节按钮。

当温度按钮拧得太高,比如遇到特别强烈的刺激,像突然的巨大声响;或者拧得太低,比如困得眼皮直打架的时候,大脑就会“偷懒”,暂时减少对外界和周围环境信息的处理,那些原本在脑子里乱窜的想法也就暂时“消失”了。不过别担心,大脑空白可不是大脑“罢工”了,它只是在重新调整工作模式,就像电脑后台程序在更新一样,把感觉和认知处理的“开关”稍微调小了一点。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好奇,那大脑空白出现的频率高不高呢?研究发现,这事儿在不同人身上差别可大了。有的人可能一天里大脑空白的时间很少,有的人却经常“断片儿”。但平均下来,咱们每个人大概有5%到20%的时间会经历大脑空白。而且啊,这大脑空白还挺会挑时候的,常常在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任务结束后出现,比如一场紧张的考试刚考完,脑子还没缓过神儿;或者在睡眠不足、剧烈运动之后,身体和大脑都累得不行的时候,它就悄悄冒出来了。

更有意思的是,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多动症的小朋友,他们大脑空白的次数比一般孩子要多得多,这说不定以后能帮医生更好地了解和治疗这种疾病呢。

肯定还有人会问,那大脑空白和走神儿到底有啥不一样?以前咱们总把它们混为一谈,这次研究可把区别说得明明白白。走神儿的时候,大脑其实还挺忙的,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就像一只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小蜜蜂。但大脑空白的时候,那真的是啥想法都没有,就像一片平静的湖水,连一丝涟漪都没有。

科学家们用先进的脑成像和电生理学技术发现,走神儿的时候大脑里一个叫“默认模式网络”的区域会变得活跃起来,就像打开了一盏小灯;而大脑空白的时候,大脑发出的信号变得简单了,和注意力、语言、记忆有关的区域,比如海马体、布洛卡区,它们的活动都减弱了,这种状态和我们无意识的时候有点像。

那这项研究成果到底有啥用呢?用处可大了!现在科学家们把大脑空白定义成一种独特的体验类别,这就像是给研究大脑的“地图”上又标了一个新坐标。以后啊,咱们可以顺着这个方向,探索大脑空白和冥想之间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冥想能让人放松,说不定大脑空白和冥想时大脑的状态有相似之处,搞清楚了这点,说不定能开发出更有效的放松和减压方法。还有,大脑空白说不定能成为诊断神经和精神疾病的重要线索。就像医生通过测量体温、血压判断身体状况一样,以后说不定可以通过观察大脑空白出现的频率和特征,更早地发现和诊断一些疾病,这对患者来说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在我看来,这项研究真的太有意思了!以前那些让我们摸不着头脑的“大脑空白”瞬间,现在终于有了科学的解释。它让我们知道,大脑里这些看似奇怪的现象,其实都有它的道理。而且,这也让我更感叹大脑的神奇,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神秘的宇宙,藏着数不清的奥秘。

这次的研究就像发射了一颗小小的探索卫星,虽然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但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我特别期待未来科学家们还能发现什么,说不定哪天我们就能完全搞懂大脑的“运行机制”,到时候说不定就能像给手机升级系统一样,优化我们的大脑功能,想想都觉得超酷!

以后再遇到大脑突然“断片儿”,大家可别慌,也别觉得自己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这其实是大脑在和我们“调皮”,或者是在悄悄调整状态呢!说不定下次大脑空白之后,还能冒出什么新奇的想法和灵感呢!关于大脑空白,你还有哪些有趣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和我分享,咱们一起唠唠这神秘又好玩的大脑!

大脑突然“断片儿” 科学家揭开神秘“空白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