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教授朱满德:十余年躬身力行写就“农经答卷”
人物简介:朱满德,博士,三级教授,农林经济管理博士生导师。现任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贵州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脱贫地区共同富裕研究省级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级青年人才,省管专家,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学术带头人、青年学术创新人才,省社会科学学术先锋。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黔兴高校智库联盟副秘书长。《农业现代化研究》《世界农业》《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编委、青年编委。
贵州大学教授朱满德。
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等课题三十余项,研究成果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中国发展研究奖、薛暮桥价格研究奖等重要奖项,培养研究生50余名,有力助推了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十余年躬身力行,朱满德的“农经答卷”成绩满满。
当被问及“农经研究的使命任务及其价值”时,朱满德用两个“服务”作出回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地方产业实践。用朱满德的话说,农业经济研究,事关“国之大者”、民生大计,要有“三农”情怀和担当精神,既要“上接天线”,为国为民问计,也要“下接地气”,走进田野乡村,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005年,朱满德来到贵州大学攻读研究生,首次踏上贵州这片沃土,所学专业转向农业经济管理,师从王秀峰教授,开启了他的“农经”学术之路。在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师从程国强教授,这位曾经直接参与中国加入WTO谈判和“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的农经学者为朱满德指明了学术方向,在他的培养下,朱满德的研究方向聚焦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补贴、全球农业治理等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并围绕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粮食安全与相关政策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多年来,朱满德跟随研究团队,先后深入二十多个省份的农村开展调研,用田间地头的“足迹”和“汗水”获取农业农村发展中最为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不断形成高质量研究报告和资政建议。他在农业支持保护、粮食收储等方面参与撰写的资政报告,在中央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等领域发挥了重要决策咨询作用。“像我与程国强教授合著的《今年秋粮收购面临的问题与政策建议》《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的关键与重点》等报告,被相关部委采纳应用,对农产品目标价格、临时收储制度和最低收购价政策等改革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还有我们提出的全球农业战略理念,建立‘立足国内、全球供应’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有效推动了新时期粮食安全的战略转型。”
2023年8月调研黑龙江粮食生产。
朱满德说,“三农”领域的建言资政不是纸上谈兵,既要有全球观、大局观,更要深入基层、走进农民群体,发现和破解重大现实问题。读书期间,他就跟随团队到东北、华北粮食主产区与农民、经纪人、收储企业、加工贸易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交流,全链条、多视角地了解粮食生产、收储等现实情况;工作后,也不曾停歇,每年都去一些省份开展实地调研,走到田间地头,去发现农业农村发展的“真问题”,从而提出决策建议。
结合地方实际、服务地方发展同样是农经学者的重要使命与责任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朱满德围绕贵州的脱贫攻坚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八山一水一分田’是贵州农业的最大禀赋特征,依靠这样的农业生产条件要走东北、中部的粮食产业化道路显然走不通,所以必须立足自身实际,走一条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就是合理的选择。”朱满德说,“与可直接落地的技术指导和帮扶不同,农业经济管理提供的则是乡村产业规划、发展模式选择、综合效益评价,以及市场理念、经营方式、营销策略等指导和帮扶。”
2015年以来,朱满德多次参加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的社科理论进基层活动,到区县、乡镇调研乡村产业发展,宣讲国家农业政策、指导特色产业发展、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地方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意见和建议。同时,他长期为政府部门组织的领导干部,以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致富带头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训授课,讲授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市场开发等知识,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现代农业产业规划等研究,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参加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理论进基层”活动产业调研。
作为贵州大学农经专业培养的研究生,朱满德回校工作以来,始终站在教学科研一线,践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任务,为农林经济管理、应用经济学等学科建设贡献力量。他主讲《农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农村经济学》等课程,坚持把实地调研所见所思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系统分析身边的问题,深受学生喜爱。“学习农经专业,不能光知道书本的知识,必须熟悉农业、走进农村、了解农民,必须扎进泥土里。要从现实问题中选课题、定方向,而不是从文献到文献做学问、从书本到模型找答案,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学术规律。”从教以来,他言传身教,坚持带着学生调研,也支持团队独立调研,调研足迹遍布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安徽、贵州等地,将科研和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指导的多名学生进入山东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毕业后入职党政机关、高等学校、金融机构和科研院所等,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近几年,已经陆续有我们自己培养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在外学成归来,回到学院工作,这种人才反哺为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也是我们育人成效的一种体现。”
朱满德说,贵州大学农经学科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先后入选省级重点学科、特色重点学科,省级国家一流建设学科、省级一流学科,也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这是贵大一代代“农经人”共同奋斗的结果。2022年,朱满德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他说,作为农经后辈,我们必须主动从农经前辈、从我们的老师手中接过重担,不负期望和使命,把农经学科建强建好。
回顾十余年的学术生涯,朱满德始终保持着对土地的敬畏和对农民的深情。他说,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经研究事关“民之生计”,我们做的是让土地生长希望、让粮仓更加充实的事业。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做好俯身丈量土地的实践者和引领学科前沿的开拓者,用智慧与热忱为农业强国建设、培育新时代“三农”人才倾注更多力量。(文/张蝉、胡虞娜、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