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迎量质“双提升” 中国电信网络+平台赋能智联应用
(记者安子修)万物互联的时代,传统连接方式正不断重新定义。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明确园区主导产业不超3个,推进5G、移动物联网等基建,鼓励建成AI、云计算设施,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助力园区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重要载体。在物联网发展进程中,中国电信从根基到应用不断助推着“万物智联”的成果落地。
移动物联网量质“双提升”
据工信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28.35亿,比上年末净增1.79亿,“物超人”步伐持续加大。移动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其“含金量”也在不断提升。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移动物联网综合收入达284.02亿元,实现稳步增长。
纵观移动物联网发展趋势,其呈现“基础强、应用广、生态优”三大特点,朝着“万物智联”方向发展。移动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球领先,面向不同行业应用需求的差异化接入能力已经夯实,多网协同发展、城乡普遍覆盖、重点场景深度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格局基本形成。移动物联网应用规模持续扩大,赋能赋智作用不断彰显,在众多场景广泛应用,并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
三维筑牢智联底座
中国电信以“云改数转智惠”战略为指引,从网络、平台、终端三大维度筑牢物联网发展根基,推动连接能力向“智能决策中枢”转型升级。
在网络层面,中国电信持续深化5G-A网络能力升级,全面推动RedCap基站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目前已建成60万站RedCap基站,为各类物联网终端提供了更为稳定、高效的网络支撑,保障了物联网数据传输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在平台层面,作为数字中国建设主力军,中国电信坚持科技创新方向,自主研发超大规模物联感知云平台,持续升级设备接入、数据分析、孪生感知、可视化引擎、“多模态”融合感知能力,赋能智联体系建设。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中国城市物联感知平台市场份额2024》报告显示,中国电信天翼物联自主研发的物联感知云平台以14.9%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在终端层面,天翼物联面向化工、发电、重工、矿山等网络确定性要求较高的工业场景,打造5G确定性专网产品,通过高精度时钟同步、TSN协议簇流量整形、精准门控转发以及双发选收等调度算法能力,实现4个9(99.99%)的10ms时延稳定、4个9(99.99%)的毫秒级抖动控制、5个9(99.999%)的零丢包可靠传输。该产品让多场景工业应用实现“感、联、知、控”的全链路升级,推动生产模式迈向智能化。
赋能千行百业,激活场景价值
在行业应用领域,中国电信亦依托自身技术优势,以“万物智联”的数字化力量激发充分各产业活力。
例如,天翼物联依托云芯AI模组,已在多个行业领域实现百万级规模应用,如水务、燃气和视频监控等,有效降低了客户的运营成本,并提升了企业运维管理效率。在智慧水务方面,天翼物联与江西智慧水表领军企业三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提供智能连接服务新模式,助力其开启智能水表管理新篇章。
此外,在安防领域,中国电信的物联网应用也持续发力。受制于环境点位限制、部署周期长、施工复杂、布线成本高等原因,传统监控手段在广阔的山林区域力不从心,一旦火情发生,往往不能及时响应。天翼物联打造绿色云眸产品,依托多网智能调度平台,融合天翼视联网、天翼云等能力,提供7×24小时低功耗全天候监控录像服务,保障林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