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出自99年设计师,清华毕业,仅用3天
23日傍晚,在去往东方发射场的大巴上,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坐在马思然身旁。经过交谈,记者得知,他就是这次神舟二十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的设计师。
马思然,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目前就职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他自幼喜欢汽车、飞机、坦克大炮、火箭乃至航天飞机这样代表人类尖端科工实力的工业产品,他一直相信自己的画笔充斥着能量。
从2023年度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起,马思然每年都积极参与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在2024年度的活动中,他设计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终于入围,但很遗憾最终没能得到采用。
马思然设计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
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与鼓励下,他重振旗鼓,并开始重新思考二字开头的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该如何设计。仅用了3天时间,他就设计出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并成功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采用。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融合传统与创新,以稳定三角形为基,象征航天人在经验基础上攀登新高峰。标识的主要元素由地球、中国空间站以及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组成,以“精准”“纵深”与“聚焦”作为设计主题,将这些元素通过大透视及渐变重新构成,整体呈现更强烈的视觉层次,模拟一种通过舷窗望向外部空间的视觉感受。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元素拆分。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外框红色传承载人飞行使命,内部深蓝寓意浩瀚太空。主体神舟飞船径向对接空间站,太阳翼巧构中文“廿”字(即“二十”)。空间站亮光划破天际,彰显航天人向光前行、勇往直前的精神。标识模拟舷窗视角,层次分明,视觉纵深感十足。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的外圈色彩延续以往载人飞行任务一贯使用的红色,代表国家,也代表生命;标识内部使用了深蓝与靛蓝色,描绘出地球、轨道以及交界的地平线;中国空间站及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作为构图的主要组成部分,使用白色体现其固有色、科技意向并凸显视觉主体。
为了便于标识实物的制作和加工,他将最终方案的渐变色重新修改为平面化单一色彩的呈现方式,利用银白色形成规则边缘的设计,并加粗了一些过细的线条,形成了实体臂章版本。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实体臂章版。
今天,马思然设计的任务标识即将同神舟二十载人飞行乘组升入天空。祝你们成功,等你们凯旋。
《神舟二十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出自99年设计师,清华毕业,仅用3天》
栏目主编:樊江洪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余晨扬 俱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