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滩大会“机器人小镇”, 共绘未来应用图景

在外滩大会“机器人小镇”,超百款机器人共绘未来应用图景

懂“人心”的机器人“同事”要来了

见过机器人“大佬”聚首的场面吗?如果没有,不妨去2025年Inclusion·外滩大会特别设立的“机器人小镇”看看。

在这里,张江机器人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肥科大硅谷、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组成四大机器人展团,邀请40家知名具身智能企业,包括青龙、智元、开普勒、傅利叶等本体公司,帕西尼、无限工坊、爱观视觉等上下游企业,超过100款机器人齐刷刷亮出拿手绝活。

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真实场景,让曾经的科幻照进现实。可以预见,机器人深入千行百业、步入千家万户的应用图景正在加速展开。

从简单场景到复杂环境

走进“机器人小镇”,墙壁上一副巨大的“劳动最光荣”横幅诙谐地点出行业当下的最新趋势——产业上下游你追我赶地突破技术瓶颈,机器人成为人类“同事”指日可待。

想要喝咖啡,有影智科技打造的XBOTLite咖啡机器人,110秒即可完成两杯,单日最高产能超500杯。需要送快递,有推行科技带来的CarriFLEX,配备六自由度单臂机械臂,轻松完成抓取、放置、按压等多种精细化动作。还有即将进厂的“蓝领”开普勒K2大黄蜂,具备“充电1小时,连干8小时”的超长续航和双臂协同搬运30公斤的大负载能力,可赋能智能制造、特种作业、科研数采等多种应用场景。

要让机器人进入更多岗位,需要开发更先进的零部件。上海集聚诸多上游企业,从不同赛道齐头并进。如菲零科技在“机器人小镇”上展出的一款刚柔并济的“灵巧手”,不仅具备弹性的被动柔顺功能,还以一体化的传感器和传动件,实现了低成本的力觉和触觉感知。爱观视觉科技创建了仿生双眼立体视觉的理论体系,结合视网膜的信号处理机制和小脑、大脑等的信息处理功能,开发出一系列高度智能化的仿生双眼视觉方案。

而要让机器人进一步“解锁”更多工作场景,还需突破一道重要关卡——相较于以前在结构化环境中进行重复劳动,如何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理解、推理和适应变化的任务。

“关键要让机器人拥有像人类一样的‘大脑’,可以自主处理感觉信息、控制运动,独立地进行思考、推理、决策等。”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市场总监曹粲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创新中心取得了“国内首个基于扩散架构人形机器人任务生成式模型”“国内首个多模态人形机器人任务执行系统”等30余项核心技术成果。首台植入其“最强大脑”的全栈自研机器人整机“贡嘎一号”也来到“机器人小镇”现场,展示在执行大空间和跨空间任务中拥有的长视野推理规划能力。

在“机器人小镇”可以看到,训练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将大幅提升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实用性,这也是行业大势所趋。智元机器人就推出了多款适应不同环境的机器人。如远征A2-W,通过搭载多模态感知与动态避障功能,能够实时识别人员、周转箱及其他障碍物,自主规划路径、调整或暂停作业,从而实现高效协作。

从有“智商”到有“情商”

未来,机器人除了能够识别更多真实世界中的复杂场景外,或许还能够像科幻电影中那样——读懂“人心”。

在“机器人小镇”现场可以看到,一部分企业通过为机器人加装“感官”“皮肤”等拟人化的设备,正在逐步为机器人增添“情商”。

“情商”的一个维度是能够感知人类情绪。傅利叶展出的最新的GR-3,就是一款专为交互陪伴打造的人形机器人。除了拥有亲和的柔性外观外,GR-3配备了傅利叶自研的全感交互系统,包括由结构光与RGB广角镜头组合的摄像头模组作为视觉感知系统、由支持声源定位的4个麦克风阵列组成听觉系统、由头部与躯干共分布的31个传感器构成的触觉感知阵列。

“情商”的另一个维度是懂得给予人类“情绪价值”,通过表情、语言等形式进行有温度的表达。在“机器人小镇”里,一款仿生人脸的半身胸像机器人吸引不少观众与它进行对话;同时,机器人可以进行唱歌等演示。“我们的愿景就是打造具有‘生命力’的机器人,希望它能够理解人的意图,用和人类一样生动自然的表达方式跟大家交流。”无论科技联合创始人、运营总监胡丽康说,该款机器人适用于情感陪护、教育科研、导览讲解等领域。

随着“孤独经济”兴起,人性情感需求增长让不少企业看到陪伴型机器人赛道的潜力。如阿拉丁智能机器人在“机器人小镇”首发首款情感陪伴与情绪抚慰机器人,凭300余种表情配置实现情绪追踪反馈,还能依托AI心理大模型开展生成式情感陪伴聊天。芙崽的机器人则更像潮玩,给到参观者撸毛反应、仿生震动及自然体温等拟真互动,还可进行毛毛语、人类语言双模对话切换,主动给予用户心灵按摩,成为用户的情绪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