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判形势? iPhone Air在华发售延期, 或许无望首发eSIM!
苹果的激进创新撞上了中国通信监管的铜墙铁壁,iPhone Air的eSIM独享设计正让它在中国市场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
要知道,iPhone17系列三款机型在中国市场准时开启预购,而同样属于新品系列的iPhone Air却在苹果官网显示“发售信息后续更新”。
这场原本应该四机齐发的盛宴,唯独缺少了最轻薄的那位成员,对于想选择的用户来说,压力肯定是很大的。
那么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新机出现了延期的情况呢?为此笔者给大家汇总了市场中的一些信息,并对此有了一些了解。
首先,苹果这次在iPhone Air上采取了激进的设计策略:完全取消物理SIM卡槽,成为首款仅支持eSIM的iPhone机型。
而根据苹果官网信息,iPhone Air明确标注“通过eSIM激活运营商网络,不支持实体SIM卡”。这意味着用户只能通过电子SIM卡方式接入网络,与传统物理SIM卡彻底告别。
同时苹果在声明中强调了诸多创新,比如极致轻薄设计,较以往任何一款iPhone机型更经久耐用,搭载专业级性能、创新Center Stage前置摄像头和4800万像素融合式摄像头系统。
然而所有这些亮点都被一个事实遮蔽,没有eSIM支持,这款设备在中国市场将无法连接蜂窝网络,近乎“砖块”。
而事实上,中国三大运营商对eSIM技术并不陌生,苹果官网已经确认:“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为本产品提供eSIM支持,具体时间依监管部门审批情况而定。”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已经表态将第一时间支持iPhone Air eSIM,中国移动方面也表示已经支持eSIM手机业务,只是“稍后开放服务将另行告知”。
运营商层面的准备似乎已经相当充分,北京电信甚至专门表态“独家,不存在”,间接确认eSIM并非只有联通能够提供,打消用户对运营商垄断的担忧。
从技术准备来看,三大运营商确实已经具备了支持eSIM手机业务的能力,然而技术可行性与政策许可性之间,存在一道需要审批流程跨越的鸿沟。
简单来说,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监管审批问题,因此iPhone Air发售延期直接打乱了苹果的产品发布节奏。
原本应该四款新机同时预售的场面,现在只能三款先行,这对于期待新机的消费者无疑是个失望的消息,也可能影响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季度销售表现。
与此同时,这也给了竞争对手一个短暂的窗口期,其他手机品牌可能会利用这个空档,加大营销力度,吸引那些原本计划购买iPhone Air的消费者。
因此在未来销量统计的时候,这款产品的竞争力与销量方面可能都会走低许多,这也是很残酷的地方。
其实说到这里,自从iPhone Air发布之后,在市场中的口碑都不是特别的优秀,原因也是非常的简单。
苹果新品iPhone Air虽有5.6毫米超薄机身、120Hz ProMotion屏幕、自研A19 Pro芯片等顶级参数,但冷静审视后,购买价值不高。
比如接口阉割,USB-C接口不支持DisplayPort协议,无法连接4K/60Hz外接显示器,数据传输速率仅为USB 2.0标准,对摄影师、视频创作者不友好。
又或者是超薄机身限制散热,高负载运行易降频,是追求轻薄牺牲实用性的“概念机”,并且N1通信芯片需搭配苹果生态设备才能发挥完整功能,C1X基带信号稳定性存疑。
而且官方宣称的“全天续航”基于理想条件,实际中度至重度使用续航大降,且苹果推销配件增加成本与笨重感。
取消实体SIM卡槽引发争议,双卡用户增加成本,国内使用有难度,且维修成本高,这些都是劝退用户的关键。
并且iPhone Air是技术奇迹,但更像是为苹果生态深度依赖者设计的“奢侈品”,而非面向大众的实用工具。
因此对于用户来说,还是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做出选择,以此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盲目选择并不可取。
最后想说的是,eSIM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浪潮已然兴起,中国不可能永远置身事外,当技术准备、市场需求与企业创新达成共识,政策的口子迟早会松开。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表达的吗?一起来说说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