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安徽公司5G赋能传统产业跑出绿色“加速度”
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多年来,中国移动安徽公司(以下简称:安徽移动)始终以央企担当践行“数字惠民、科技向绿”的初心,依托数字技术,因地制宜探索“生态+”融合模式,持续拓宽生态转化通道,为传统产业注入绿色动能。
深井蝶变:5G专网重构矿山“绿色基因”
安庆铜矿的千米深巷,曾因环境复杂、作业危险被视为“信息化盲区”。这里温度高、湿度大,传统有线网络难以覆盖,设备调度依赖人工经验,能耗与排放问题长期困扰矿业发展。为攻克这一难题,安徽移动携手安庆铜矿联合启动“5G+智慧矿山”项目,一场“地下革命”悄然展开。
项目团队首先攻克井下5G专网部署难题,通过防爆型5G基站、抗电磁干扰设备,实现矿井全区域信号覆盖。基于5G高速网络,智能调度系统实时接入采矿设备运行数据,通过AI算法优化运输路径,采矿设备综合能耗下降18%;搭载5G无人化凿岩台车与巡检机器人,操作精度达毫米级,年减少井下作业人员燃油消耗42万升;5G生态监测平台则像“矿山医生”,实时监测粉尘浓度、废水pH值,一旦超标立即触发预警,联动通风、净化设备自动调节。
“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安庆铜矿工程师感慨。据悉,该项目预计年节约标煤0.6万吨,减少碳排放1.3万吨,相当于种下72万棵冷杉。这一成果不仅让安庆铜矿成功数字化转型树立绿色标杆,更让资源型城市看到“绿色转型”的可能。
稻浪新生:5G解锁“科技种田”新图谱
凤阳县顾台村的稻田里,5G植保无人机的嗡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种植大户刘金鹏站在田埂上,看着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100亩稻田半小时完成作业,效率是人工的20倍。“以前打药要雇四五个人忙好几天,现在我一个人半小时就搞定!”他笑着掏出手机,展示APP上的作业数据:喷洒面积、农药用量、飞行轨迹一目了然。
这一变化源于安徽移动打造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智慧农业系统。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无人机位置、姿态数据,结合北斗厘米级定位,无人机可自动规划智能喷洒路径,避免重复或遗漏;AI算法根据作物品种、生长阶段调整喷洒量,农药利用率提高15%,既有效促进病虫害防治,又减少环境污染,还降低种植成本。目前,凤阳县已建成8个5G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覆盖农田超6万亩。
在小岗村种业基地,5G+物联网技术更让“种子”成为“金种子”。近百个传感器遍布田间,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病虫害情况,数据通过5G网络上传至云平台,与气象数据、种质资源库联动分析,为选种、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基地负责人介绍:“过去选种靠经验,现在看数据。今年良种覆盖率达98%,亩产效益超1500元,村集体收入突破千万元。”从“靠天吃饭”到“看数种田”,5G+农业不仅让农田“聪明”起来,更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