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被20斤金属砸中头部,事后他神志清醒但无法动弹!医护团队14天创造奇迹
" 砰!" 随着一声闷响,45 岁的建筑工人王小华(化名)瞬间倒地,四肢如灌铅般无法动弹——一块重达 10 公斤的金属构件从高空坠落,狠狠砸中他的头顶。幸好,他佩戴的安全帽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后续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长沙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团队凭借精湛医术,在 0.1 毫米的精度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 " 神经丛林 " 手术,仅用 14 天创造从瘫痪到重获新生的医学奇迹。
45 岁的王小华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惊心动魄的下午。在某工地作业时,一块 10 公斤重的金属构件径直砸中他的头顶。" 当时只听到‘砰’的一声,就像被铁锤狠狠击中,我眼前一黑就栽倒了。" 王小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心有余悸。工友们惊恐地发现,原本蹲着作业的他已仰面倒地,四肢如灌铅般无法挪动,但神志却异常清醒——这正是典型颈椎损伤的 " 清醒瘫痪 " 现象。
长沙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二区接诊后,立即为王小华进行全面检查。CT 显示的结果令人揪心:王小华第 3-5 颈椎椎体后缘骨折块突入椎管,脊髓受压变形,但颅脑 CT 却未见出血或骨折。" 安全帽的帽壳成功吸收了首波冲击,内衬缓冲层分散了 30% 以上的压力,使致命能量未直接作用于颅颈交界处。" 该院脊柱外科二区主任、副主任医师曾浩指着三维重建图像,详细解释道。正是这顶符合安全帽,为后续救治赢得了关键机会。
面对椎管内血肿形成、脊髓水肿进行性加重的危急状况,由曾浩带领的医疗团队迅速行动,在黄金 6 小时内为王先生实施了 " 颈椎后路椎管减压 + 侧块螺钉固定术 "。术中,在导航系统的实时追踪下,医生手持超声骨刀,以 0.1 毫米的惊人精度切除压迫脊髓的碎骨,并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全程护航下,将 4 枚钛合金螺钉精准植入颈椎侧块。麻醉团队也全力配合,全程维持患者平均动脉压在 85mmHg 以上,确保脊髓灌注充足。" 这就像在摇晃的豆腐上穿针引线,任何 1 毫米的偏差都可能造成永久性瘫痪。" 主刀医生这样描述手术的难度。
术后第 3 天,当康复师帮助王小华进行首次床旁坐位训练时,他的右脚拇指出现了 5 度的自主背伸——这个微小动作让整个病房瞬间沸腾。大家看到了康复的希望,纷纷为王小华加油鼓劲。在接下来的两周康复治疗中,王小华积极配合,每天坚持进行各项康复训练。两周后,他已能完成抓握水杯、自主翻身等动作,复查 MRI 显示脊髓水肿带缩小了 60%。王小华看着自己逐渐恢复肌力的双手,不禁泪流满面。
" 高空坠物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会瞬间使颈椎遭受猛烈撞击,这种极端情况极易导致颈椎严重损伤,进而引发瘫痪甚至危及生命。而合格的安全帽凭借其独特设计,能够有效分散冲击力,显著降低颈椎损伤的程度。" 脊柱外科二区主任、副主任医师曾浩郑重提醒广大市民:在我国,每年新增的颈椎外伤患者中,建筑工人、物流从业者以及电动车驾乘人员占比较高。为了更好地保障自身安全,规范佩戴安全帽不容忽视。
对于颈椎受伤的患者,曾浩也表示应严格遵循 " 三不 " 原则:不要随意摘下伤者的头盔、不要扭动伤者的颈部、不要采用 " 土方法 " 进行复位。
" 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难以完全弥补防护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只有当公众的安全意识与医学的进步形成强大合力,才能真正为生命筑起坚实的双保险,守护我们的健康与安全。" 曾浩强调。
潇湘晨报记者梅玫 通讯员汤亚平 高琳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报料 " 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 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