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惠济区安澜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 “闪亮未来教联体”成立!

大象新闻记者 李书恒 通讯员 王莹/文 视频剪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等十七部门于2024年11月联合印发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以学校为圆心、区域为主体、资源为纽带,构建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家校社协同的育人新格局。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2025年4月17日,郑州市惠济区安澜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闪亮未来教联体”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学校报告厅隆重举行。

惠济区教育局副局长武明远,古荥镇镇长刘杰,惠济区妇女联合会副主席李平,古荥镇副镇长李莉,惠济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毛亚珍,孙庄村党委书记孙武全,西山社区党支部书记赵波,黄河桥村党委书记许婷婷,张定邦村党委书记张利滨,郑州商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李伟,郑州博物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分馆社教科科长王俊,颐和消防站陈佳贤,古荥派出所西山警务室网格负责人黄云,家庭教育专家和志愿者刘天华、苏宇、孙雪艳、雷婷婷、李娜、董连刚、张明旗,媒体朋友及各班级家委会成员和家长代表百余人参与仪式,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惠济区安澜小学大队辅导员李彩宏主持仪式。

仪式伊始,惠济区安澜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淑萍致辞。她对莅临现场的领导、嘉宾和各界人士表示感谢。高校长从“目标共识,开启协同新征程”“积极作为,担当教育新责任”“探索方案,构建协同新模式”“携手共进,谱写育人新篇章”四个方面阐释了安澜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闪亮未来教联体”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希望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茁壮成长,成为“心中有爱、手中有书、眼中有光、脚下有路、行囊有梦”的新时代少年,让他们的未来真正闪亮!

安澜小学德育副校长冯二伟宣读了《“闪亮未来教联体”章程》,明确三方职责与合作机制。章程的制定为协同育人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学校期待三方携手,共筑教育生态圈。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教育局副局长武明远、古荥镇镇长刘杰、校长高淑萍同为“家校社协同育人‘闪亮未来教联体’”揭牌!

仪式上,副局长武明远、校长高淑萍为李平、毛亚珍、刘天华、苏宇、孙雪艳、雷婷婷、李娜、董连刚、张明旗颁发了“闪亮未来教联体”建设工作专家组成员聘书,镇长刘杰、校长高淑萍为李莉、赵波、孙武全、许婷婷、张利滨、李伟、陈佳贤、黄云、王俊颁发了“闪亮未来教联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聘书。

武局长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这为我们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安澜小学"闪亮未来教联体”是惠济区首家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是惠济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破解新时代育人难题、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圈的创新实践。他提出来四点要求和希望:第一,坚持育人初心,画好协同发展"新蓝图"。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开放办学;家庭要履行主体责任,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社区要提供资源支持,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三方要同频共振,共同构建"目标一致、边界清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育人共同体。第二,创新工作机制,打造协同育人"新范式"。要重点建设好"三大平台":一是建设"家校共育指导中心",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名师讲堂等活动;二是建设"社区实践教育基地",开发特色教育、劳动教育等实践课程;三是建设"成长关爱帮扶站",汇集多方力量、资源,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通过机制创新,真正实现"1 1 1>3"的育人效果。第三,加强师资培训,组建一支育人“新队伍”。教联体要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要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要积极招募和培养社会志愿者,发挥他们在不同领域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第四,完善保障机制,形成协同育人“新生态”。教联体要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协同育人工作有序推进;要加大经费投入,为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要加强宣传推广,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中来。

刘镇长在讲话中强调了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性。他就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分享了几点思考:第一,要立足镇情实际,构建特色育人体系。要充分发挥我镇农业大镇的优势,将农耕文化、民俗传统等特色资源融入育人过程。学校要开设劳动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农事体验;家长要传承良好家风,培养孩子勤劳朴实的品质;各村(社区)要开放相关场所,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空间。第二,要创新活动载体,增强育人实效。积极联动辖区相关部门、村委、社区、社会资源,为学校提供师资培训、课程创新、困难帮扶等支持,助力教联体形成“一校牵头、多元参与、优势互补”的生动局面,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为学生参与文化学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社会实践等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第三,要健全保障机制,确保长效运行。镇政府将把教联体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做好统筹领导。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要组建专家指导团队,提供专业支持;要完善经费、人员、场地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落实落地。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退休二级高级法官、河南首批审判专家、河南法官进修学院兼职教授刘天华在代表“闪亮未来教联体”建设工作专家组发言时表示,她在在审判岗位上接触过许多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深刻认识到:未成年人教育是一项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刘教授从审判和法治教育的角度,分享了几点体会: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家长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平台,与老师、其他家长交流互动,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如今,许多家庭面临二孩、三孩的教育问题,比如,如何避免偏心,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平等的爱,需要家长们共同探讨。又比如,我们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如何在手机、游戏、AI机器人中,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西山社区家长学校的实践证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分享经验,能有效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希望各位家长借助学校和社区搭建的平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关爱。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郑州市惠济区安澜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闪亮未来教联体”成立暨揭牌仪式圆满结束。

教育是国之大计,更是社会系统工程。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各方对五育融合及校家社共育理念的共识,为校家社共育路径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让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同心同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牢“家校社共育生态圈”,书写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