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关税战下的广交会:“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合作”,参展商首次突破3万家
来自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齐聚,4月15日,第137届广交会如期开幕。
素有“中国第一展”之称,广交会是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因此也被视作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在全球贸易秩序面临挑战的当下,本届广交会参展企业逆势增长,首次突破3万家,比上届增加近900家。
时代周报记者在广交会现场看到,海量的采购商和参展商来自五湖四海,商业洽谈的气氛盎然。四足机器狗表演吸引客商高举手机,配件清洁这样小众的赛道也能找到“双向奔赴”的生意伙伴。会场之外,没申请上展位的外贸人们举着企业资料,与外国客商的一个眼神交汇,也能迸发出商机的可能。
“有一些影响,但相信总能克服。”对于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大多数参展商都这样告诉记者。受近期美国宣布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影响,参展企业在关税施压下,从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到提升自身产品附加值,中国外贸企业奋力突围,显示出强大的韧性。
广交会开展前一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首季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实现平稳开局,同比增长1.3%。
广交会的进口区也有不少采购商(图源:时代周报王晨婷/摄)
寻找更广阔的合作机会,这是外贸企业参与广交会最直接的目的。
“广交会上结识的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创维汽车海外业务中心区域总监程爱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电视转做汽车,创维汽车是首批获得欧盟认证的中国新能源车企,但由于去年欧洲关税壁垒等影响,企业在欧洲销量有所下滑,但在拉美、中东、中亚的市场份额均有提高,填补了欧洲市场的下滑,整体销量保持增长。
贸易多元格局也正是我国出口韧性所在。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同比增长7.2%,货物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额比重超过50%,对某一个国家单一出口市场的依存度在下降。
不过,不同国家对于产品需求存在差异。“我们的产品主销欧美,广交会上从拉美、中东过来的采购商比较多,但合作也需要看对方报价,如果报价实在太低也没办法。”一位轴承行业的参展商直言。
程爱武在这次广交会上遇到了一个美国采购商。“目前我们新能源车和美国是没有任何业务往来的,因此关税影响其实是0。但美国客商也想来看一下我们的产品,一方面是了解中国新能源车处于什么状态,另一方面也是提前布局,为下一个四年的来临做些准备。我们相信,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未来的合作的。”程爱武告诉记者。
“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吸引许多采购商洽谈(图源:时代周报王晨婷/摄)
创立于2015年的强脑科技,是全球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领军企业,也是备受关注的“杭州六小龙”之一。在本届广交会上,强脑科技展示了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智能仿生灵巧手”,这是其最新研发出的可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工业灵巧手产品。
“前几年我们公司主要还是以内销为主,从去年开始更加积极地开拓海外市场,仿生手和仿生腿两款产品都通过了美国FDA的认证,今年的主要目标就是突破美国市场,希望海外市场能够达到全部业绩的1/3-1/2。”强脑科技公关负责人潘思瑜告诉记者,由于企业在美国也设有公司,有针对海外市场的产品版本,因此受到关税政策的影响不大。
此外,本届广交会首设服务机器人专区,吸引了46家行业翘楚,展示从具身机器人到教育娱乐机器人等多样化产品。
在宇树科技的展位前,里外三层的客商高举手机,拍摄表演中的机器狗和具身机器人。除了“表演”功能,许多工业机器人在电网、消防、警用等领域都已实现落地。
机器人表演吸引众多客商围观(图源:时代周报王晨婷/摄)
从一季度数据也能看出,中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高技术产品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工业机器人增长了67.4%;我国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连续4年保持增长势头,一季度继续增长10.8%。新能源产品方面,一季度,风力发电机组、锂电池、电动汽车等出口分别增长43.2%、18.8%和8.2%。
肖露表示,“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外贸的鲜明底色,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持续转型升级,中国产品的创新力已经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