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中概成分股持续反弹,每经品牌100指数巩固千点

五一节前,A 股市场维持震荡整理,港股市场则延续反弹,截至 5 月 4 日,每经品牌 100 指数微跌 0.12%,以 1052 点报收,继续巩固千点大关,从成分股表现来看,被公募基金明显增仓的成分股表现突出,投资价值凸显。 

中概成分股领涨

五一节前三个交易日,A 股多数宽基指数呈现窄幅震荡状态,而 5 月 2 日,港股市场出现大涨,中概股涨幅可观,在不计入 5 月 2 日港股市场涨幅因子情况下,每经品牌 100 指数在五一前最后一周周跌 0.12%,以 1052 点报收。

从成分股表现来看,中概成分股再度领涨,小米集团、京东集团以及拼多多分别周涨 11.32%、6.7% 以及 6.64%,涨幅居前。另外,四川长虹、中国财险、中国重汽以及阿里巴巴周涨幅也超过 5%,表现优异。市值增长方面,小米集团、阿里巴巴以及腾讯控股市值增长在千亿元左右,市值增长较大,而美团、中国移动、京东集团、中国财险、拼多多、网易和浦发银行周市值增长则在百亿元以上。 

回顾 4 月份,在外部事件冲击下,每经品牌 100 指数整体呈现 "V" 字行情,不过由于市场信心修复较慢以及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巩固,指数还未完全回补 4 月 7 日的跳空缺口。

不过,随着政策措施加力扩围,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共同显效,推动一季度国内经济实现 " 开门红 ",加之政治局强调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以及各方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等皆为国内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的稳定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市场或从短期大波动行情转向基本面驱动的行情,整体趋势有望继续企稳修复。 

多只成分股被基金大举加仓

随着 2025 年一季度季报披露完毕,公募基金的调仓路线也浮出水面,根据基金仓位变化显示,每经品牌 100 指数多只成分股被基金显著加仓。

Wind 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达 31.62 万亿元,较上季度环比减少 1.93%。一季度主动权益产品重仓前 10 名个股分别为腾讯控股、宁德时代、贵州茅台、阿里巴巴 -W、美的集团、立讯精密、比亚迪、紫金矿业、中芯国际和五粮液。

根据华创证券统计分析,主动权益基金持仓规模变化最大的三只个股分别是腾讯控股、阿里巴巴 -W 和中芯国际,持仓规模分别增加了 224.7 亿元、223.7 亿元以及 150.08 亿元。紧随这三只个股背后,持仓规模增加较大的为比亚迪、小米集团以及山西汾酒。

从上述 6 只个股今年一季度表现来看,除中芯国际股价在高位调整外,其余 5 只个股在一季度股价均实现大涨,且排在各自所处行业前列。

以阿里巴巴为例,其今年一季度股价涨幅达到 55.34%,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宣布出售高鑫零售和银泰百货,剥离非核心资产,持续优化运营,更加聚焦核心业务。目前,该公司通义千问大模型也在加速迭代,是市场最期待的大模型产品之一。 

港股通科技可成布局新方向

事实上,2025 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持续亮眼,无论是恒生指数还是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都优于沪深两指,在港股市场的带动下,每经品牌 100 指数年线也实现连续上涨,因此,布局港股特定标的亦可覆盖对每经品牌 100 指数的投资。

在 ETF 层面,除了中概互联相关 ETF 外,港股通科技 ETF 同样对每经品牌 100 指数中概成分股进行了大面积覆盖。

比如港股通科技 30ETF(159636),其追踪的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选取 30 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科技领域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截至 2025 年 4 月,阿里巴巴、腾讯控股以及小米集团三只个股占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权重比例约 45%。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主要权重股

而港股科技 ETF(513020)追踪的是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该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 50 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内科技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主要权重股

值得关注的是,近十年,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具有较为出色的收益特征,优于主流宽基指数。指数年化收益为 12.34%,Sharpe 比率 0.52,风险收益较高、弹性较大。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