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王蓉:“初代唱跳女王”的音乐实验|面孔
大象新闻记者 陈郑伊 秦钰玺 冯靖雯
当王蓉身着一袭蓝色裙子,在舞台上再次唱响《哎呀》的瞬间,也把人们拉回到20年前。
这首融合电子舞曲的《哎呀》,曾以魔性旋律风靡大街小巷,不仅创下彩铃下载纪录,更斩获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25个歌曲奖等多项大奖。
如今,这位音乐才女以“全开麦”的方式重现经典,“王蓉考古”的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实际上,王蓉在音乐探索的道路上从未停歇。半年前,她推出的民族风加Hiphop混搭融合的歌曲《了了》,被称作又一“大胆尝试”。
“这些歌曲都是我在不同领域的一种状态和追求。”在接受大象新闻《面孔》专访时,王蓉说,在她眼里,歌曲没有具体的样子,只有不断尝试才能创作出更多有“活人感”(注:指个体对生活的真实感知度)的歌曲。
为了音乐放弃“铁饭碗”
这场跨越二十年的音乐重逢,恰是王蓉艺术生涯的缩影。
王蓉出生于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父亲是话剧演员,母亲则是拥有清亮嗓子,爱唱民歌。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王蓉对音乐的热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小时候,父亲用磁带为她录音,记录下了她稚嫩的歌声。“一年一岁,越长越大,听着自己越唱越好,越唱越连贯,自己听着也挺开心的。”她回忆说,无论喜欢什么,父母都会给予鼓励和支持,“这种教育方式让我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会害怕失败与挑战。”
高考后,王蓉顺利考入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虽然十分向往成为优秀的主持人,但她对音乐的热爱并没有丝毫减弱。
歌唱比赛、组乐队、学吉他,王蓉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音乐中。刚上大一时,就拿下学校歌唱比赛“广院之春”冠军。
之后,她遇到了伯乐刘天礼老师,并尝试创作歌曲。
“刘天礼老师跟我说了一句话,‘如果你要选择一个职业,你一定要选择你最擅长的,你最热爱的,否则你一辈子都会被其牵绊’。”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王蓉发现,自己更热爱音乐。
后来“基本上也不怎么太‘务正业’,所以我被学校的老师都戏称是‘从中传走出来最不务正业的还成功了的人’。”
当身边的同学都进入了电视台工作时,王蓉却放弃了“铁饭碗”,变成了自由职业者。“现在回头看当时的决定,我真觉得太对了。我只能认真地做一件事,就是音乐。”
“那是我的高光时刻”
2004年,被认为是华语乐坛“神仙打架”的巅峰年份。王蓉的专辑《我不是黄蓉》就是在这一年横空出世,一下击中无数少男少女的心。
“专辑销量突破10万张”、王蓉凭借此曲获得Channel V最佳女歌手、该专辑同名主打歌成为“年度最畅销彩铃”之一、第二届东南劲爆榜上获劲爆十大金曲…… 各种奖项纷至沓来。
“我当时就在疑惑,大家这么快都会唱这首歌了吗?大家真的很喜欢这首歌吗?”在一次线下活动时,王蓉在室内听到粉丝在外大合唱,并大喊自己的名字,这才意识到真的火了。
此后,王蓉相继发行了《哎呀》《爸爸妈妈》《小鸡小鸡》等歌曲。
不可否认,这是王蓉的“高光时刻”。
风格各异的“神曲”受热捧的同时,自然也遭受了不少质疑。
“鸡叫能成为一首歌吗?”“从头到尾没词也是一首歌吗?”
其实,这首从梦境中找出灵感,并被创作成歌曲《小鸡小鸡》发行之前,王蓉已有预想。
“肯定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我认为这种争议和撞击是必要的。”在争议中,王蓉称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新的可能性,“反正我是快乐的,我整个的创作过程是快乐的。”
创作更多有“活人感”的歌曲
“我是那种比较喜欢不断尝试,不想重复自己的人。从创作上,我会希望每一次给出来有一点点实验性。”也正是因为如此,王蓉大国文化签约期满之后,开始做工作室。
“其实我半年前刚发了一首很有实验性的歌曲《了了》,也是我第一次尝试用山西民歌和戏曲混搭在一起,同时还有hip hop在里边, 这些歌曲都是我在不同领域的一种状态和追求。”
在她看来,用真人乐器演奏才是歌曲的灵魂,是虚拟乐器演奏替代不了的,“我也希望接下来用更多有‘活人感’(注:指个体对生活的真实感知度)的歌曲打动粉丝们”。
最近,“王蓉考古”的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粉丝翻出她20年前的歌曲《红烧肉》时,王蓉的第一反应是震惊。因为这首歌因曲风实验性太强,当年发行时“连水花都没溅起来”。
但粉丝却能理解王蓉在这首歌里的用意。
“他们完全能懂我的用意。哪怕,我已经深藏在某一个角落里的小想法,他们都能够准确地抓到,就让我很震惊。”这种“被读懂”的感受,让王蓉在看粉丝评论时,“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音乐人有时候真的会迷失。”当王蓉被“考古”,发现很多“00”后对她的歌曲给予很高的评价时,她坦言,“这些其实对我来说真的非常重要。”
“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歌,竟然‘00’后的宝宝们喜欢。这个撞击真的让我很感动。”
现在,王蓉找回了比流量更珍贵的东西——被听见的真心,与被理解的自由。因为对于王蓉来说:最好的舞台,不在聚光灯下,而在大家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