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焦点畅谈 | 用自身努力的确定性巩固首都经济行稳致远

日前,2025年一季度北京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发布。从基本面看,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5%,与经济增长同步。可以说,一季度“开门红”目标圆满完成,令人欣喜。

细思这份“成绩单”,政策工具箱作用不可小觑。今年既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可以看到一系列丰富的政策供给:从“两新”政策的加力扩围到政府基金的投贷联动;从企业“服务包”的一揽子方案到简化入境免签外国自然人注册公司手续;从创新驱动的一系列政策到科技教育人才的统筹;从5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到“两园一河”区域的提质升级,等等。有关部门用足用好扶持政策,通过组合式、系统性、一致性的制度设计,确保服务对象能够尽早尽快享受到政策红利。

一季度全市投资有“高、快、优、大、强”五个特点,其目的在于“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具体而言,包括支持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加强消费激励等多个方面。诸如“出行”方面,轨道交通22号线北京段车站和区间主体结构施工进度“双过半”,东六环隧道段建成通车;在韧性城市建设方面,密云水库防灾减灾及蓄水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在教育医疗方面,北京工业大学新校区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实验学校项目、交大附中西校区新建项目开工建设,首儿所通州院区完成主体结构施工。这些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举措,表现在投资上就是“尽投、早投、高效投”,让老百姓成为直接受益人。这对于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在消费领域,北京坚持把大力提振消费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针对即将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赏花经济”成新宠,被提上日程;对于正在盛装登场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小票根”很吸睛,撬动了大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处理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在加快消费转型方面表现得越发突出。让供给创造需求,需求引领供给,在北京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这二者正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达到动态的平衡。

此外,为了进一步强化市场信心,北京继续擦亮“北京服务”的金字招牌。这方面的举措既有一企一策、无事不扰的个性化服务;也有跨省普惠的“迁移登记企业落户”服务。打开“服务包”,一季度新增落地重大产业项目183个;查看服务地图,中小企业应办尽办事项全收。“北京服务”正在为打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发挥标杆作用。

中流勇者胜,深海稳驭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我们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努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保证首都发展的航船在新时代的大潮中行稳致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冬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