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客流暴跌七成,再陷路权之争!广州BRT浮沉15年,行至“十字路口”

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近日发布消息称,自 4 月 26 日首班车起,B1 路快线、B4 路快线、B5 路快线、B13、B23、B27 路等多条 BRT 线路暂停运营。广州 BRT 投入运营 15 年后,市民出行结构发生变化,昔日被称作 " 亚洲最繁忙 " 的广州 BRT 系统辉煌不再,引人唏嘘。

贡献不可否认。作为曾经的 " 治堵神器 ",广州 BRT 自投入运营以来,凭借其独特的 "30 条灵活线路 +1 条摆渡线 " 运营模式,有效缓解了广州城市公交拥堵问题。

但广州 BRT 路权占用和通行效率的争议十几年来一直未曾停止,尤其是在乘客渐稀、线路缩减的背景下,关于未来广州 BRT 何去何从的探讨,也变得愈发具有现实意义。

该不该建、有没有用?BRT 在争议声中上马

" 原本道路就拥堵,为什么还要挤出一部分车道给 BRT?" ——熟悉广州交通的市民群众都知道,自 2005 年开始规划、2008 年开工建设,围绕广州 BRT 的路权争议便已存在,直至 2010 年开通之际,仍有不少市民不看好这条 BRT 线路。

过去 20 年以来,广州两大经济强区天河、黄埔之间的道路交通主要依靠广园路、黄埔大道、中山大道三条东西向交通大动脉。BRT 全长 22.9 公里,西起天河体育中心,沿天河路、中山大道、黄埔东路一路向东,至黄埔夏园而终,对道路交通资源的占用不言而喻。

一方面,BRT 专用通道内只走 BRT 车辆,禁止社会车辆进入,周边道路交通拥堵情况可能会加剧;另一方面,BRT 全时段禁止社会车辆进入,对于非高峰时段或非运营时段,BRT 车道是否应该向社会车辆开放,一直存在争议。

尤其是在华景新城至体育中心站区间的岗顶路段,道路混乱不堪,经常出现各种车辆相互交织、道路水泄不通的景象,不少市民对 BRT 能否缓解居民出行难、交通拥堵问题心存疑虑,甚至担心 " 通了一条路,堵了一大片 ",甚至戏谑地将 BRT 称作 " 不让通 "。

争议声中上马的广州 BRT 项目,交出一份 " 优秀成绩单 ":BRT 开通后,通道内平均运营时速约 24 公里,比开通前提高了近 84%;中山大道沿线社会车辆的平均时速也从开通前的 13.9 公里提高到开通后的 17.8 公里,提速 28%。

BRT 系统通车运营,改善了天河区、黄埔区沿线一带的交通条件。2014 年,广州甚至传出可能新建 BRT 线路的消息,广州大道—番禺大道、黄埔东路东延线、广园路等 8 条线路纳入备选方案。

地铁崛起、电鸡横行,BRT 体系受冲击

从 2010 年 2 月通车至今,广州 BRT 日均客流量峰值曾达 85 万人次(2015 年数据),最高的单日客运量曾达 96 万人次(2010 年 5 月 1 日)。历经风雨,在城市中穿梭 15 年之后,广州 BRT2024 年日均客运量已降至 26.62 万人次,辉煌已成过往。

" 客流减少 " 是近期广州多条 BRT 线路暂停运营的直接原因,相关分析数据则显示,广州 BRT 客流持续下滑与地铁网络挤压高度相关。

广州 BRT 运营的 15 年,也是广州地铁突飞猛进的 15 年。数据显示,在广州 BRT 投入运营的 2010 年 2 月,广州地铁运营里程刚刚突破 150 公里,客流量约 300 万人次。截至 2024 年年底,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 727.1 公里,年日均客运量约 890.51 万人次。

随着通车里程的连年提升,城市越来越多的角落被纳入地铁交通网络。不少乘客更倾向于选择速度更快准点率更高的地铁,公共汽车系统慢慢呈现颓势。

除地铁因素外,还与私家车和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增加有较大关联,尤其是电动车数量的快速增加,BRT 遭遇 " 短途革命 "。

数据显示,近年来广州电鸡数量呈现惊人的增长态势,截至 2024 年 9 月,全市登记上牌数量达 540 万辆,且上牌数量以每月上牌约 10 万辆的速度增长。2023 年,广州电动自行车的日均出行量为 685 万人次,几乎是同时段常规公交日均出行量的两倍。

处境尴尬、质疑再起,资源与效率应如何平衡?

随着近年来客流量出现明显下滑,尤其是近期部分线路暂停,围绕广州 BRT 占用大量路权的质疑再度出现。

有市民认为广州 BRT 已完成历史使命,应当退出历史舞台。如有网友认为:" 早该拆了!BRT 车站就占四车道,本来就不够用的车道更加紧张。好好的地铁中山大道东不设站点,人为制造塞车!BRT 失去快速公交本身意义。"

持相反观点的市民认为 BRT 仍是市民出行的重要选择,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有观点表示:" 你都不看看高峰期没有 BRT 怎么通勤,真的就被逼得电鸡上班了,到时候马路上电鸡就更多了,而且上下班高峰期的 B1 都不知道多少人,巨夸张。"

" 非高峰时段将 BRT 路段开放给其他车辆使用就行了,无须关闭 BRT 系统 " ——持折衷观点的网友认为,可调整 BRT 车道的使用方式,尤其是在非高峰或非运营时段,或其他车道出现严重拥堵的时候,应当允许社会车辆借道 BRT 车道通行。

除了路权的占用,BRT 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也受到部分网友的质疑。公开数据显示,广州 BRT 系统年维护成本约 1.2 亿元,对比地铁全网日均千万级运量,单位乘客成本显著偏高,2024 年 BRT 系统运营亏损扩大至 1.8 亿元,单位人次补贴达 2.3 元(地铁为 0.7 元)。

是允许社会车辆 " 借道 ",提升道路通行效率?还是通过优化调整,实现转型升级?或者干脆全线拆除," 还路 " 于城市交通?广州 BRT 或已来到命运的 " 十字路口 "。

文、图丨记者 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