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合资车企们,悄然发动“华务运动”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李赓

头图丨视觉中国

(注:头图为奥迪本次上海车展展出的经典老车,1983 奥迪 Sport Quattro)

在自主这几年不间断的市场攻势下,合资车企早已告别了 " 未来 "。

早在去年 4 月的财报投资人沟通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明确指出:中国车企新能源产品加速投放将会蚕食合资品牌市场,未来 3-5 年,合资品牌份额将从 40% 降到 10%。

从实际数据的维度看,王传福的预测可谓精准。根据乘联会数据,2025 年第一季度,自主车企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占比,已经上涨到了 62.9% 的历史新高,而合资和独资的市场份额只剩下了 37.1%,较 2022 年底的 52.7% 下降了近三成。

就这,还是合资车企 " 节节抵抗 " 之后交出的成绩。从去年年底开始,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也深度参与到 " 价格战 " 中来,降价的车型数量越来越多、降价的幅度越来越大。除了直接的产品降价,合资车企还开始争相推出 " 一口价 ",让经销商以厂商要求的固定售价来销售车辆(过往合资车企的车型只有官方指导价,实际售价如何由经销商根据自身情况定价)。

在价格和销售方式这些 " 补救措施 " 效果十分有限的前提下,合资车企在 2025 年初终于开始转向 " 最后的机会 " ——打造出在中国市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

" 华务运动 " 浪潮,在合资车企中越来越大

" 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对于合资车企而言,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合资车企的基础经营方式其实从未变过——靠自己积累的技术、配套的零部件,打造产品,实现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与发展。

这种固有模式为合资车企带来了三个 " 根深蒂固 " 的局限:

合资车企的经营往往外方话语权较重,很多重要的决策和经营反而需要外国人拍板;

虽然中国市场很重要,但是合资车企的产品同时还要考虑全球化,最终导致产品不够本土化;

节奏上,这几年自主汽车的市场竞争半年一变,而合资因为第一二点,早就连尾灯都看不到了。

问题很明确,答案自然也明确,关键就在于打破这些局限。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合资品牌的产品就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以 2024 年仍占据全球乘用车销量冠军的丰田为例,广汽丰田在今年 3 月发布合资品牌中首款搭载激光雷达全场景智驾的纯电 SUV" 铂智 3X",消费者仅需 15 万不到就能用上带速腾激光雷达的 Momenta 智驾,未来甚至还能 OTA 到无图的城市 NOA 能力。

强劲的产品力叠加出色的售价,让 " 铂智 3X" 短短月余累计订单就突破 2 万台,交付量即将破万。

在 " 铂智 3X" 良好的市场反馈基础上,广汽丰田还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全新的 D 级轿车产品 " 铂智 7"。后者不仅和 " 铂智 3X" 一样也搭载了激光雷达,更成为了合资品牌中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从种种蛛丝马迹来看,这两款产品的基础电动化技术与组件,大概率来自广汽埃安。以铂智 3X 为例,就与广汽埃安的 " 埃安 V 霸王龙 " 有着密切的关系(外形尺寸非常接近,车身的许多结构,如轮拱位置与形状、乘员舱的侧面线条等特征也非常相似)。

东风日产 N7 的前排内饰视角

这种合资 " 抄 " 自主 " 作业 " 的现象,也出现了在本次上海车展期间上市的东风日产 N7 上。这款起售价仅 12 万元、顶配仅 15 万元的产品,各种软硬件配置全面和新势力们看齐:高通 8295P 的座舱芯片、Momenta 的智驾解决方案、标配的 3C 快充电池,连电机都是超过 2 万转的 14 合一电驱。

相比日产此前唯一的一款电车产品 " 艾睿雅 ",产品力的差别可谓两个世代。之所以 N7 产品力能够突飞猛进,靠的也是 " 抄功课 "。东风日产 N7 实际上 " 抄 " 的,是东风奕派的 e π 007。

根据官方此前采访中的说法,N7 这台车的硬件部分是由日产负责,座舱和软件的部分则是由东风搞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 换壳车型 "。

在新能源领域,合资车企展现出对本土技术的开放态度。这些企业充分利用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成果,同时发挥自身在品牌价值和外观设计方面的优势。这种 " 不懂就学 " 的模式,正在持续催生出一系列市场表现突出的合资新能源车型。

相比这些 " 更直接 " 的 " 学 ",上汽奥迪本次在车展上发布的 A5L Sportback 则体现了合资车企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技术和产业链的深度认可。

奥迪 A5L Sportback

作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燃油车,A5L Sportback 通过双激光雷达 +12 个高清摄像头的硬件组合,让燃油车也能实现城区领航、复杂匝道自动汇入等功能。上汽奥迪营官方还专门表示,从 A5L Sportback 开始,上汽奥迪后续的燃油车型都有望搭载高阶(组合)辅助驾驶技术。

而奥迪旗下全新电车品牌 AUDI,在本次的新车型 E5 Sportback 中,则选择了与国内智能驾驶公司 Momenta 合作,硬件上也是 " 应上尽上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与 Orin-X 芯片,支持全场景 NOA 智能辅助驾驶。

据不完全统计,Momenta 已经拿下了奔驰、东风日产、广汽丰田等车企的订单,今年上半年推出的东风日产 N7、3 月上市的广汽丰田铂智 3X,以及上海车展期间开启预售的一汽丰田 bZ5 都用 Momenta 的方案。

在这些产品层面的 " 华务运动 " 基础上,多家合资车企的最新放权举措,更能进一步体现它们的变化。

丰田在自己的展台,专门打出六个大字 " 立全球、更中国 "

以上文提到的日产为例,就将战略升级到了   " 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 "。具体一点说,就是未来 3 年东风日产既要新投入 100 亿元,扩建技术中心至容纳 4000 名员工,大幅增强自己的研发能力;同时真正授权本地团队主导车型开发,实现 " 中国速度 " 的突破。

过去曾占据了相当多中国豪华和超豪华市场份额的保时捷,也在上海车展上宣布," 中国研发中心已完成战略性架构升级,全新投建的上海办公新址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入运营。" 为从中国采购各种电动化、智能化零部件,跟踪研究新时代人机交互等项目提供了新的基础。

国内的一家智驾关键供应商向虎嗅汽车坦言:" 最近一段时间的确有客户(车企)发生了改变,过去我们都是先跟全球总部签合同供货,再由他们交给合资车企。现在变成了我们直接与合资车企沟通 "。这种业务架构的转变,真切地体现了合资车企们的转变。

继续 " 卷 "," 卷 " 出真正的强大

早在去年 8 月,笔者就曾在《中国汽车," 卷 " 无退路》一文中给出过几个结论:

中国汽车想要崛起,只能 " 颠覆 " 全球汽车行业格局,等于从别人口中抢饭吃(因为全球汽车市场新需求增长缓慢);

海外车企会 " 见招拆招 "、 " 见贤思齐 ",研究、学习、借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不断缩短产品力的差距;

中国汽车 " 卷 " 就要 " 卷到底 ",因为时间窗口最宝贵。

结合今年前 4 个月,尤其是上海车展上合资车企的动作来看,合资车企已经在第二点上逐渐形成了默契。合资车企们大都想稳住传统燃油车优势之余,加速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如今的 " 反攻 " 不再是拖泥带水地以 " 油改电 " 的形式进场,而是采用了新的技术架构、全新品牌,可见其决心。

同时,合资车企们也不再拘泥于自研,开始积极拥抱本土供应商,既能快速补票上车,又能展示出 " 在中国,为中国 " 的姿态。但合资品牌们已经错过了太多的时间,尽管已有明显的反攻思路,但最终能否 " 可行 " 还得看市场反应,尤其不确定的是 " 合资品牌究竟在中国消费者的心智中还有多大的价值 "。

坏消息是,随着合资车企新一波发力,接下来的新能源市场只会更卷。

好消息是,合资车企一起 " 卷 " 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速中外车企的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多家合资车企已经深化了与自主车企、新势力车企的合作。去年 7 月,大众就和小鹏签订了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协议,双方共同为前者的 CMP 和 MEB 平台开发行业领先的电子电气架构。今年 1 月,双方又签订了超快充网络互相开放的谅解备忘录。

此次上海车展上发布了首款量产车 E5 Sportsback 的上汽奥迪新品牌 AUDI,更是开创了在原有合资品牌之外重新建立一个合资子品牌的先河。背后是上汽在整个品牌和产品中的地位明显更高:奥迪负责外观、底盘、供应链等传统拿手项目,而上汽负责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领域的开发。

回想 40 年前,我们 " 以市场换技术 ",引进了外国最先进的汽车制造业。如今的我们手握全球最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技术,也自然而然地获得了 " 以技术换市场 " 的权利。

而当下合资车企真正转变的这个 " 起点 ",必然会成为中国汽车更辉煌的新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