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下调21个基点:影响与应对

2025年4月21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一季度例会,会议研究并公布了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与2025年一季度发布的研究值2.34%相比,此次下调了21个基点。这一调整是市场利率走低、定价机制和政策审慎导向的共同结果,标志着保险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的进一步调整与转型。

预定利率研究值下调的背景与原因

预定利率研究值是保险行业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和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情况,通过综合分析确定的参考利率值,主要用于指导保险公司调整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2024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首次提出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2025年1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进一步明确了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如何与市场挂钩及调整,并公布了首期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34%。

此次预定利率研究值下调至2.13%,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市场利率持续走低,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关键市场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二是保险行业面临利差损风险,即保险公司负债的预定利率与其投资收益率之间的落差,低利率环境下投资收益下降,导致利差损压力增大;三是政策审慎导向,监管部门通过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保险公司优化负债成本,防范系统性风险。

预定利率下调对行业的影响

预定利率研究值下调对保险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品定价与市场竞争

预定利率下调将直接影响保险产品的定价。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为2.5%,与最新研究值2.13%相比,已超过37个基点。按照调节机制要求,若在售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个季度比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保险公司需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这意味着,若未来研究值继续低于2.25%,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可能进一步下调至2.25%甚至更低。这将导致保险产品的定价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格局可能发生变化。

2. 利差损风险控制

预定利率下调有助于降低保险公司的利差损风险。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下降,而负债成本相对刚性,利差损风险成为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过下调预定利率,保险公司可以降低负债成本,缓解利差损压力,提升财务稳健性。

3. 产品结构转型

在预定利率下调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正加速向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特别是分红险和万能险。分红险“保底 浮动”的设计在低利率环境下具有相对优势,其较低的保证利率有助于降低保险公司的刚性成本,推动行业从“刚性负债”向“弹性风险共担”转型。此外,浮动收益型产品的推广也有助于满足消费者对财富保值和增值的需求。

行业应对与未来展望

面对预定利率下调带来的挑战,保险行业需采取以下措施:

1. 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

保险公司需加强资产负债联动管理,优化资产配置,提升投资收益率。通过动态调整负债成本与资产收益的匹配性,降低利差损风险,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2. 加快产品创新与转型

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需加快产品创新,重点发展浮动收益型产品,如分红险和万能险。同时,需提升分红实现率,增强消费者对浮动收益型产品的信心。

3.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保险公司需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利率走势的前瞻性研判,及时调整产品定价策略,防范系统性风险。

4.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下,保险行业需推动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负债成本、提升资产负债匹配性,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

总之,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下调是保险行业在低利率环境下的必然选择。通过动态调整机制,保险公司可以有效控制利差损风险,推动产品结构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行业需继续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加快产品创新,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