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即时零售的拼多多, 可能不会放过到店团购

虽然本地生活服务赛道的潜力巨大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美团、阿里、京东之间的激烈竞争无疑为这个赛道吸引到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随着这三家平台将“战火”从外卖烧到到店场景,其余大厂也加快了节奏。这不,除了小红书日前推出本地生活会员服务小红卡外,拼多多也开始有所行动。

近日有消息显示,自7月起,拼多多旗下社群团购平台快团团率先在江苏、湖南等地,针对餐厅/酒店/酒楼等商家测试“订餐/摆摊”服务。通过这一服务,商家可针对拟销售商品“一键开团”,并将团购链接转发至群聊、朋友圈,从而邀请消费者下单。下单的消费者到店核销后,即可将餐品外带回家,而核销体验则与美团团购、抖音团购类似。

此外,目前快团团商家也可以上架外卖商品、并自行配送,但消费者无法看到配送的实时进度。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快团团支持外卖商品上架,但抖音和快手已经证明,如果缺乏自有配送体系,即使手握海量用户和流量,仍难以在外卖赛道站稳脚跟。所以快团团此次的尝试,或许更看重的还是到店场景。

但即使专攻到店场景,快团团的这条路或许也并不好走。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拼多多首次尝试本地生活服务业务,而且也不是他们第一次试图通过快团团在这个赛道落子。此前在2023年3月,快团团就开启了针对本地生活服务业务的招商。随后在同年5月,相关商品在快团团小程序上线,除涉及餐饮美食外,还包括游玩住宿、休闲娱乐、丽人美发和生活服务等。但不久后,这一业务逐步下线。

与过去的自己相比,如今快团团的产品定位并没有太大变化。与其他平台相比,快团团的用户规模显然也并不占优,其核心特征仍在于鲜明的私域属性、由“供货商+大团长+帮卖团长”组成的多级分销模式,以及较低的抽佣费率。

在这样的情况下,此次卷土重来的快团团是否能给出不太一样的答案呢?就目前而言,似乎并没有太多可能。在目前的测试中,快团团依旧选择了“先入群、再团购”这一逻辑,虽然这样商家可以真正实现将消费者纳入私域,不受平台掣肘,而且这种近乎预售的方式,可以让商家实现按需出品、避免损耗。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问题就在于为了帮助商家减少私域流量流失,快团团几乎没有在站内为商家提供公域运营的机会。目前消费者只能看自己浏览过的团,无法通过搜索等方式加入新团。换而言之,对于商家而言,快团团更多的只是充当一个私域运营工具,无法解决流量来源这个问题。

可是在当下各平台都竭力避免流量外溢的情况下,商家想要将流量导入快团团,只会越来越困难。就在日前,抖音电商方面公布了对“诱导第三方”相关规则的最新修订公示,进一步加大对引流至第三方的处罚力度。

更为重要的是,尽管拼多多近年来对本地生活服务时有关注,但他们究竟愿意拿出几分力气投入还犹未可知。

要知道除了快团团,近年来拼多多还先后通过主站、多多买菜在本地生活服务赛道落子,但几乎都是浅尝辄止。

例如在2023年12月中旬,多多买菜启动本地生活到店业务的招商。但随后在2024年1月,拼多多方面就确认多多买菜本地生活业务关闭,并表示多多买菜项目正常运营。一个项目从上线到暂停仅仅用时1个多月,这种情况在互联网大厂并不多见。而在主站,拼多多更是在2023年3月便上线本地生活频道,但时至今日这个频道仍“深藏”在“充值中心”里。

这背后的原因,或许与拼多多缺少线下基因有关。毕竟与拼多多擅长的电商和社区团购业务相比,本地生活服务是个交付环节更加复杂的业务,需要对线下业务场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察。

当然,这或许也与其处境有关。如果说过去两年发展势头迅猛的海外业务让拼多多不愿意分心,那么如今营收、盈利增速的放缓,甚至下降,以及无缘参与即时零售的现状,似乎也让拼多多难以分心。

但不论如何,摇摆的态度大概率很难得到丰厚的回报。要知道美团有着多年积累的用户心智,抖音有庞大的内容生态与流量,以及基于此的“店找人”模式,阿里则试图借助外卖大战之势,通过再造“大众点评”来站稳脚跟。如今身处这个赛道的参与者,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