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董扬:全固态电池并不能完全解决安全问题

  中新经纬4月21日电 题:全固态电池并不能完全解决安全问题

  作者 董扬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近日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随着新标准的发布,电池安全再次引发关注与讨论。

  新国标提出了更严格的安全标准,并且增加了新的测试方法。笔者认为,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动力电池产业,在安全方面取得新的重大技术进步的标志。

  两年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在调研中发现,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在安全性方面取得多项技术进步并成功应用。在电芯本征安全、电芯间隔热和电池包温控、个别电芯热失控后的热电分离、电池包优化结构设计防止热扩散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且在新产品中成功应用。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均表示,今后的新产品可以做到“只冒烟、不着火”,也就是在这次新国标中体现的“不起火、不爆炸”。这次新国标颁布实施,显然是行业技术进步的具体体现,是水到渠成。

  不过,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的完全解决,现在仍然在路上,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新型产品的安全问题,主要是两点。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摸索安全的边界。对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内在的热失控、热扩散规律有更清晰地了解,可以在各种应用场景和应用阶段都不出现安全问题,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目前这方面虽然有了重大进步,但还未达到接近完全安全的程度。人工智能正在迅速进入汽车技术与产品的各个过程,相信对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也会发挥重大的作用。二是为了提高安全性技术措施所付出的成本能被市场所接受。目前各国都在研发全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具备比目前的电池更高的安全性,但并不是一旦使用全固态电池就可以完全解决安全问题。全固态电池只是有可能比目前的电池安全性更好,但也存在安全问题。而且全固态电池成本需要做到可与目前的电池竞争的程度,才有可能取代目前的电池类型。所以,我们现在不能因为将来可能有全固态电池,就放松对于目前类型的电池的安全性研究和预防。

  另外,《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测规程》(以下简称《检验规程》)也于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和动力电池新国标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动力电池新国标主要用于产品准入和认证,年检新标准主要用于车辆的维护和年检。过去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主要由生产厂家按照质量管控角度解决,政府从年检角度没有强制的规范,《检验规程》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情况。该标准虽然为推荐性标准,但对于所有检测机构却是强制性的,各机构必须按标准要求提高检测的能力,盖检验合格章就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该标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正常安全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有重要的作用。(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宋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