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把群众“小事”当成“要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聚焦群众家长里短,把他们的小事当作心头要事、大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全力推动分流工作落实落地。”4月18日,抚州市12345政务热线与110高效分流工作部署会在临川区召开,临川区政府办主任乐水平介绍了该区开展分流工作的做法、成效和经验。

自2024年11月开展分流试点工作以来,临川区立足社会治理的实际情况,聚焦非警务警情分流处置中的难点,坚持问题导向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建立“统筹协调、精准分流、联动处置、长效保障”四项机制,形成全链条分流闭环,着力推动分流处置工作落地见效,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今年4月15日,临川区累计承办分流非警务警情7971起,其中矛盾纠纷5869起,一般性求助 2102起,节约民警处置时间4600 余小时、释放警力约3800人次,切实减轻了公安机关工作负荷,试点工作已初步取得成效。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该区成立非警务警情分流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构建“1 1 N”协同工作机制,有效整合110报警台、12345热线平台及N个职能部门资源。出台《临川区非警务警情联动分流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在12345平台设立非警务警情分流处置专区,统一承担工单分派、督办反馈等全流程管理,明确了28个乡镇街办及人社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等11个高频区直单位的职责分工,各单位固定分管领导与联络员,确保指令传达与问题反馈的时效性,实现“接单即响应、处置不过夜”。

建立精准分流机制。在抚州市110的指导下,组织公安、司法、民政、住建、城管等部门对常见非警务警情开展专题研判,系统梳理城市管理、消费维权、经济纠纷、邻里纠纷、物业服务等类别,形成涵盖10大类、70余项具体事项的《非警务警情分流处置清单》,为精准分流提供标准化依据。建立“受理-流转-签收-处置-移交-反馈-调度-回访”分流处置流程,确保每件工单责任到人、限时办结。针对试点初期分流不到位的问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重点强化警情性质判断、事项归属识别等核心能力,有效提升了分流准确率。

建立联动处置机制。由区12345平台牵头组建联合处置专班,对涉及多部门的复杂警情实行“一事一策”专项攻坚,有效化解拖欠薪资、市场卫生等跨领域问题。积极动员乡镇街办基层派出所、综合执法大队、网格员、社区(村组)干部等多方基层力量,深度参与非警务警情处置工作,以及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非警务警情分流重要意义、典型案例,引导群众正确区分、积极配合,凝聚工作最大合力。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该区把非警务警情分流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督促各地各部门将非警务警情分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由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落实。区政府督察室定期对各单位开展督查检查,详细通报工单处理进度、签收反馈及时性等相关情况,并对连续排名靠后单位进行严格督导,确保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如今,在临川区,非警务警情分流工作已成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力抓手,实现了部门协同效能跃升、治安环境持续优化、群众满意度稳步攀升等社会治理方面的多维突破,为平安临川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章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