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和县善厚镇:践行“六尺巷”精神 赋能基层“善”治“善”为

近年来,和县善厚镇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运用和文化、善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不断将新时代“六尺巷”精神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以小切口撬出一条党建为基、礼让润民、法治发力的基层善治之路。

突出党建为基,构筑治理“新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构建“镇党委 村党组织 网格党员”的责任链条,实施“书记领办、班子协办、党员参与、网格员冲锋”的治理机制。

聚焦治理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创新“书记抓项目,抓书记项目”机制,推动“一把手”主动下沉一线“接诊问脉”,以带头研究、靠上指导、集中攻坚推动项目抓在日常、融入经常。每年举办“互看、互评、互学”村居擂台活动,采取“实地看、组织讲、大家谈、领导评、跟进做”等形式,推动8个村(社区)党组织在互看中拓视野、在互评中知短板、在互学中促成长,不断促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发展力的“双提升”。常态化开展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整治、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轴心”作用,实现党建优势与网格化管理服务在基层治理中深度融合。

强化“礼让”润民,拓宽治理“新境界”

鼓励群众用身边人解身边事,在基层培育“礼让之风”,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用好五老乡贤、好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结合“板凳会”“饭桌会”等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明的事例,在“听、辨、劝、鉴、让”中推动矛盾在“礼让”中就地化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气;结合“和美积分超市”建设,探索将礼让相助、服务利他、共建共享等好人好事内容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和群众文化活动,化积分兑换为以“德”换“得”,引导域内群众形成“谦和礼让、互谅互让”的向善氛围;依托“善风讲堂”“好人工作室”等载体,以“礼让行为”为加分点,着重选树培育、宣传推广“礼让”“讲和”等先进事迹,持续开展村内表彰宣讲,以榜样力量擦亮“善治跃进”新名片。

秉承法治发力,提升治理“新质效”

将德法共治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抓手,推动形成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良好局面。

组织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等部门,通过法治宣讲、党员大会、老年课堂等途径,开展“扫盲式”普法风暴,强调婚姻纠纷、民间借贷、劳务工资等调解案例,引导村民运用法律法规维护权益,合法依规解决诉求。2024年以来,共开展法治宣传14场,惠及1000余人。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通过以赛代培让包片干部熟悉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动员基层法律工作者和司法所工作人员担任村级法律顾问,全力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以派出所为“主体”,镇综治中心与司法所为“两翼”,紧盯重要节点,开展不间断巡逻模式,并鼓励党员群众加入日常巡逻志愿者队伍,持续加大对周边学校、主要街道等重点区域防控力度,集中排查梳理各类风险隐患,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善厚镇将继续讲好“六尺巷”故事,承载古人的历史智慧,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张吴礼让”典故中汲取精神营养,让“善文化”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深度融合“法治、德治、善治、自治”,四治并举,同频共振,谱写基层社会治理新篇章。(方涵静 王智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