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信息调研纪要
[海光信息调研纪要]
问: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了什么主题?海光系统风险总线协议开放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这次海光信息会议主要讨论了总线技术相关的变化,特别是与中国芯片龙头公司的产品,如CPU和DCU有关的进展。此外,海光系统风险总线协议的开放也是会议的重点内容。海光系统风险总线协议将在9月5号后开放给生态伙伴,提供直连IP开放协议及指令化定制化指令集,以实现与国内AI芯片的高效衔接和应用顺畅对接与调用。公司本周已正式开放系统互联总线协议,并命名为海光系统互联总线协议(HSL),它具有高带宽、低延时、可扩展的内存语义特点,支持任意类型的互联。
问:总线协议在整体网络协议中的定位是什么?
答:总线协议是网络协议的一种,主要服务于硬件层面的通信规则,是设备内部极近距离芯片间的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传输通道,相当于设备硬件的高速公路,负责硬件协作。而IO扩展协议和网络协议则分别负责接口扩容和网络通用语言。
问:HSL协议开放了哪些具体内容?HSL协议相较于PCIE总线有哪些优势?
答:HSL协议主要开放了三个方面:一是完整的总线协议,包括协议层、传输层以及兼容业界通用的物理层;二是参考设计,包括IP参考设计和实现规范,有助于芯片厂商集成海光CPU;三是开放指令集,允许外部硬件厂商与海光深度协作交互,实现异构计算和灵活的指令集定制。HSL协议相较于PCIE总线,可以降低约一半的访问延迟,支持自定义简化的协议栈,提高效率并拥有更高的电路利用率。同时,HSL协议支持自由多链路扩展和缓存一致性,实现更高效的互联和扩展,有利于构建高性能、高带宽、低延时的统一全局地址空间和全局一致性系统。
问:HSL协议对生态伙伴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HSL协议的开放赋能了生态伙伴,如芯片厂商(如寒武纪木樨等)、GPU厂商和OEM厂商(如服务器厂商)。芯片厂商可以通过ASL协议实现AI芯片与海光CPU的紧耦合,构建高速加速平台;GPU厂商和AI芯片厂商可以进行联合协作;OEM厂商则能借助标准开放的HSL协议快速参与系统构建并推向市场。
问:厂商基于设计能为哪些客户群体提供定制化服务,并且这项技术对生态伙伴有何帮助?
答:厂商可以根据设计快速定制化一套系统或主板,主要面向海光、产业上下游以及新型HSL架构的客户。该技术能为这些客户提供更好的支持,并帮助欧洲厂商和系统模型应用厂商获取更高效的技能计算编程范式和统一的内存编程模型,从而提升模型应用的效率。
问:协议发布反映了什么?
答:协议发布不仅体现了海光支撑技术体系的成熟和能力,还反映了海光及整个曙光生态肩负着国家战略任务的决心。此外,这也利于国家创业生态实现更加快速便捷的互联互通,助力构建自主可控的计算底座,具有重要意义。
问:对比英伟达的NVlink技术,海光的CPU相关互联技术有何优势?海光的CPU业务在市场上的地位如何?未来预期怎样?
答:海光发布的CPU相关互联技术在带宽和通信延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有效解决高端计算中的瓶颈问题,使多个GPU高效共享内存资源,成为训练大型模型和科学计算的关键技术,是AI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同时,海光开放CPU相关互联技术也有利于加速国产生态的构建。海光是中国服务器CPU领域的龙头公司,占据信创市场约40%至50%的份额,其CPU业务在2025年的市值可能占到公司总市值的核心部分。随着异构技术对海光CPU价值的提升,预计会带来新的市场增量,使得CPU业务的市场份额和市值有望进一步增长,甚至可能超过2500亿至3000亿的水平。
问:对于海光的全季度加速卡业务,目前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展望是怎样的?
答:海光是国内唯一一家全季度加速卡供应商,目前在政府市场中心以及其他行业如互联网等领域有较大需求和布局。预计公司在互联网行业客户方面将取得一定的突破进展,同时产品生态和核心产品研发进度有望超过市场预期。供应链方面,海光拥有较强的存货和预付款能力,为服务大型资产中心提供了良好的产能供给保障。综合来看,看好海光信息未来市值翻倍甚至50%以上的增长潜力,但也需关注宏观经济、人工智能发展不均衡以及新品研发不及预期等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