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累计建成4个“万卡集群” 加快向AI基础底座供应商转变

(记者叶菁)随着生成式AI技术爆发式发展,全球正面临新一轮算力资源的激烈竞争。国新办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中指出,通信运营商已累计投资超百亿元,建成4个万卡集群,智算规模比“AI+”行动实施前增长超过2倍。人工智能应用百花齐放,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在“算力焦虑”成为行业普遍痛点的背景下,运营商凭借网络覆盖、算力调度和场景落地的综合优势,正加快向AI基础底座供应商转变,为千行百业的智能化升级注入核心动能。

算力规模背后的军备竞赛

过去,运营商的核心资产是通信网络,5G基站如同数字经济的“高速公路”。但如今,它们的战略重心已悄然转向算力——近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分别启动“算力招标”,可以说是运营商在AI时代的“战略囤粮”。中国移动近期公布的AI服务器集采结果,堪称国产算力生态的晴雨表。50亿元订单中,34亿元流向华为昇腾主导的CANN生态,占比68%;而基于英伟达CUDA架构的标包仅获17亿元。同步启动的中国联通79.6亿服务器采购中,国产化比例高达90%。这种硬件投入绝非偶然:运营商正通过控制算力供应链,构建从芯片到应用的自主话语权。正如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所言:“算力的核心是AI,下半年投资将加速投向该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算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大运营商的"算力军备竞赛"早已悄然展开。三大运营商2025年资本开支计划显示:中国电信算力投入同比增22%;中国移动算力投资373亿元,占总开支24.7%;中国联通增幅更高达28%。

在三大运营商积极布局算力的背后,是对未来数字经济主导权的争夺。随着5G网络的普及,数据流量呈爆发式增长,各类AI应用如智能安防、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等对实时、高效的算力需求与日俱增。运营商通过大规模的算力采购与建设,旨在构建强大的算力基础设施,为自身在AI时代的业务拓展筑牢根基,不仅能够满足内部业务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更可对外提供优质的算力服务,开拓全新的盈利增长点。

高价值AI场景涌现

如何让算力投资变现?运营商在算力领域的巨额投资,最终目的是实现商业变现,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AI产业的落地应用。不久前,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首批40项央企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三大运营商均入选。其中,中国联通入选场景为“医疗影像与检测报告智能质控辅助诊疗”,中国电信入选场景为“全级次智能穿透式监管体系”,中国移动入选场景为“公有云全流程AI+处置亿级云端威胁”。

运营商凭借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和政企客户资源,正将智算集群的算力优势转化为行业应用的“价值乘数”,在农业、医疗、工业等领域打造可复制的商业化案例。例如,中国电信运营商借助水利大模型,将AI、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城市防涝方面,这类AI应用不仅能直观展现全市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更能通过先进的内涝分析模型,提前预测未来两小时哪些地方可能出现冒溢或内涝风险,做到“未涝绸缪”;中国联通助力北京友谊医院部署满血版DeepSeek,满足不同临床及科研使用场景需求,其中内科知识问答的访问量占比超过50%等。

从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情况看,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AI+DICT签约项目达到1485个,并联合能源、水利、农业等行业央企共建行业大模型;中国电信也围绕21个重点领域,打造了160余个AI应用,有力促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中国联通则聚焦工业制造、经济运行、城市治理、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成效初显。

以网强算,推进基础设施向智能化转型

“算力”与“网络”的深度融合,是破解算力分布不均、调度效率低下的核心路径。运营商凭借在5G、光纤网络、卫星通信等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正将“算网融合”从技术概念转化为可落地的产业实践,重新定义AI基础设施的形态。

传统算力调度存在“网络时延高”“跨域协同难”“资源碎片化”三大痛点,而算网融合通过“统一编排、按需调度、智能路由”三大技术创新,实现算力像水电一样即取即用。中国电信跨区域集群的实践揭示了算网融合的颠覆性价值。远程手术指令传输时延从200ms压缩至20ms的突破,不仅达到临床可用标准,更验证了“算力跟着网络走”的商业可行性。这种模式下,城市安防高峰时段的突发流量不再需要超额配置算力,邻近节点资源自动调度使利用率提升40%以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运营商正在构建的弹性算力网络。中国电信前瞻布局“4+4+31+X+O”多级架构,实现中心、省、边缘和终端全覆盖,织就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在京津冀、长三角等核心区域建设两大万卡智算集群,天翼云全面迈入智能云新阶段,自有及接入算力总规模达77EFLOPS,为客户提供涵盖通用计算、智能计算、超级计算及量子计算的多元异构算力服务。中国联通则打造骨干云池300余个、覆盖中国270多个城市,建成上海、呼和浩特万卡智算中心,联合合作伙伴推进智算集群建设,持续满足大规模训练、推理需求。

运营商万卡集群的建成,不仅是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AI产业发展从“技术突破”向“系统能力”的跨越。从通信管道到AI底座,运营商的战略转型既是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更是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未来,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深入推进、算网融合技术持续迭代,运营商将进一步释放“算力+网络+场景”的协同优势,为我国AI产业从“跟跑”向“领跑”提供坚实支撑,最终实现“算力筑基、智算赋能、万业共兴”的产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