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期货高手李毓仑:风险控制最多只占成功中1%的比例

一.李毓仑先生简介

大学期间专修数学,研究生时期攻读经济学。从1994年开始做股票和期货,有20年的交易经验。他认为期货市场是一门值得一辈子研究的博大精深的学问,目标是追求长时期持续稳定的盈利。

2009年获期货日报第三届全国期货实盘交易大赛优胜奖

2013年获期货日报第七届全国期货实盘交易大赛鼓励奖

获得第五届(2012-2013)蓝海密剑期货实盘大赛中校晋衔奖。

二.李毓仑先生精彩观点

如果你真正懂得了市场,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那么,时间将会是最好的朋友。

(评:是的,有了一个好的交易策略,用时间累积利润,时间就是我们的朋友。)

许多追求短期取得暴利的做法反而是长期持续稳定的盈利的敌人。

(评:盈亏同源,暴利的交易 方法当然也容易暴亏,大起大落,很难长期持续盈利。)

风险控制只不过是成功交易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它却只占到成功中最多1%的比例。

(评:这个是李总的独特观点,确实有一定道理,就象量化交易,风险控制是机器人在做,没有有人性的弱点,风险控制是做得最好的,但为什么量化交易盈利面仍然也不高呢,当然是整体策略的问题,不是风险控制的问题,不只是控制风险,关键还是要有盈利的能力。)

对于我来说,现在之前的20年是属于思考研究市场阶段,并不是赚钱的阶段,而从现在开始至今后的几十年才应该属于赚钱的阶段。

(评:李总,这个耐心真是太好了,研究市场20年,不赚钱,有这个耐心,赚钱是必然的事情。)

如果有正确的市场理论,或者建立起了真正科学合理的交易体系,就会实现长期持续稳定的盈利。

如果真正认识了什么是机会,就会做到长时期持续稳定的盈利。

(评:我们来到市场,交易的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机会,不是交易市场某个品种。)

要正确认识这个市场,也就是要真正认识市场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

(评:市场波动是有规律的,当然这些真正能够盈利的规律并不是传统的技术分析所能够掌握的。)

对于交易来讲,机会就是其中一些极为特殊的价格趋势。

(评:好的机会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行业,都是不常有的,当然交易也是一样的。)

交易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成功的概率要很大,二是要有利可图。

在机会没有到来之前你要做的就是等待。除此之外,什么也不做。

(评:赚钱不靠买卖,而靠耐心等待。)

对于我来说,交易并没有长线、中线、短线之分,根据预先对价格变化做出的判断,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如果价格变化达到了你所判断的目标,就应该平仓,价格变化达到了止损位就止损了。

盈利的关键并不是情绪控制,而是对市场正确认识与否。

(评:整体技术不过关,对市场的波动特征不能正确认识,心态再好也没有用!市场波动特征高于一切,高于你的交易体系,高于你的交易系统。)

如果一种比赛是长时间的,例如5年或以上,我会有相当的热情参与。

如果想在这个市场真正有所作为,潜心花上很多年掌握市场规律才是正道。

(评:市场波动是有规律的,掌握市场波动规律确实 正道。)

李毓仑先生资金曲线图

三.李毓仑交易理念与交易策略实战分享:科学体系下的长期博弈之道

(一)、核心理念:以科学规律重构交易认知

李毓仑的交易哲学建立在"价格规律分析法"之上,其核心思想彻底颠覆了传统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的框架。他耗时15年构建的这套体系,本质是对市场本质的重新解构:

价格运动的双重性:市场既存在趋势方向的确定性(如供需基本面主导的宏观方向),又存在波动幅度的随机性(如短期资金博弈带来的噪声)。真正的交易机会存在于对这两者的辩证把握。

机会稀缺性原则:真正符合"大概率 大空间"的交易信号每年可能不足10次,这与传统分析中"处处是机会"的认知形成鲜明对比。

认知局限性:人的判断永远存在概率属性,承认无知是构建理性交易的前提。

(二)、策略框架:三维决策模型

李毓仑构建的交易体系包含三个相互支撑的核心维度:

1. 机会识别

双重验证机制:通过"供需矛盾强度 价格波动结构"双重过滤。例如判断豆油下跌机会时,既分析全球油脂供需格局,又观察价格形态是否出现"衰竭性震荡"特征。

时间维度校准:将趋势分为"战略级"(持续数月)和"战术级"(2-4周),通过不同周期K线组合捕捉共振点。

2. 风险控制

动态仓位公式:仓位=风险预算/止损幅度。若某品种止损设为200点,账户总风险预算为5%,则单笔交易手数=账户净值×5%÷200点/手。

非对称止损:在趋势关键节点设置"弹性止损",如突破重要阻力位后,将止损从固定点数改为移动平均线跟踪。

3. 持仓管理

时间梯度平仓法:将头寸分为三等份,分别在趋势确认、价格加速、形态反转三个阶段逐步减仓。例如豆油空单在下跌500点后减仓1/3,剩余头寸用20日均线跟踪。

极端行情应对:当价格突破历史波动率2倍标准差时,启动"熔断机制"强制平仓,避免黑天鹅风险。

(三)、实战心法:反人性的纪律执行

李毓仑特别强调交易中的"科学理性":

情绪剥离技术:建立"交易日志"记录每次决策的心理波动,通过数据回测验证情绪化操作的成功率(其统计显示冲动交易胜率不足30%)。

认知迭代机制:每半年对交易体系进行"压力测试",模拟极端市场情景(如连续8次止损)检验系统稳定性。

机会成本思维:将等待机会视为"隐性收益",计算盲目交易的试错成本。其测算显示,过度交易会使年化收益下降15-20个百分点。

(四)、对我们普通交易者期货实战的五大启示

重新定义"止损":止损不仅是风险控制工具,更是交易逻辑的试金石。每次止损都应记录"假设验证"过程,而非简单归咎于市场波动。

建立机会筛选漏斗:从宏观经济数据→产业链调研→技术形态→市场情绪四层过滤,确保每次交易都经过多维验证。

仓位管理的动态平衡:根据市场波动率调整风险预算,牛市阶段总风险敞口不超过25%,震荡市压缩至15%以内。

时间价值的双重利用:在等待机会时,通过跨品种套利或期限结构交易获取"等待收益",提高资金利用率。

系统性复盘框架:从"决策依据-执行偏差-结果归因"三维分析,建立个人交易行为的"错误数据库"。

结语:交易者的终极修行

李毓仑的交易体系本质是"科学投机":用数学家的严谨解构市场,以经济学家的思维理解价格,最终回归交易者的本能——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其"十年磨一剑"的历程揭示了一个真理:期货市场的博弈,终究是认知维度的竞争。当大多数人在追逐K线魔法时,真正的赢家早已在构建属于自己的交易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