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国财长:中国选择反抗是大错误,应保持冷静,美国拥有最大筹码
4月8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CNBC的镜头前反复强调:“我认为中国此次升级局势的举措是一个大错误。应保持冷静,美国拥有最大的谈判筹码,因为我们是贸易逆差国。”贝森特还强调:“我们的许多贸易伙伴都已经排队,保持冷静,他们不会升级局势,因此他们会在排队中获得优先权。”
贝森特的话很直接,而其中也有几点“弦外之音”。首先是认为中国对美国的对等报复是不对的,不应该反抗,因为美国手中有王牌,那就是美国是贸易逆差国,而中国是顺差国。他本人曾在4月2日对此做出过解释:“贸易战的走向取决于相关国家,从贸易历史来看,贸易顺差国在任何形式的贸易战升级中总会失败。”
其次,贝森特后半部分还拿所谓的贸易伙伴都在排队,不会升级局势,将获得优先对话权来施压中国,言外之意就是中国已失去优先谈判权。但中国真的稀罕这个所谓的“特权”吗?恐怕并不会。
正如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所言:“贸易战没有赢家,任何基于冷战思维的单边主义行径,最终都会反噬自身。”美国财长的“筹码论”看似逻辑严密,实则建立在对全球经济格局的误判之上。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本质,是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必然结果。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的庞大体量,使得“中国制造”成为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美国企业将低附加值环节外包至中国,却将高利润的研发、品牌环节保留在本土,这种“微笑曲线”分工模式下的贸易逆差,本质上是美国企业主动选择的结果。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若以“增加值贸易”核算,2024年中美贸易逆差将减少48%。例如,一部在中国组装的iPhone,其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仍由美国企业掌控,中国仅赚取约5%的组装费用。这种“顺差在中国,利润在美国”的格局,使得美国财长的“逆差优势论”更像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政治表演。
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中国展现出惊人的战略定力。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19.2%降至14.7%,而“一带一路”市场份额跃升至47%。这种结构性转变背后,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38.7%,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2000亿元,锂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达65.5%。2024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4%,超过欧盟平均水平;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