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城市文化探索者带你深度游武汉

武汉 " 社科讲坛 " 现场

位于龟山公园的鲁肃墓

"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不登龟山,不知武汉之辽阔雄壮;不登龟山,亦不知武汉之厚重深沉。"" 我们今天所讲的龟山摩崖石刻,说的是大龟山范围、汉阳范围的遗存。"

4 月 26 日下午,武汉 " 社科讲坛 "《历史凿痕里的武汉印象:龟山景区摩崖碑刻探秘》在龟山公园蝴蝶泉举办。湖北省收藏家协会文献分会副会长严涛和中国肖像印研究会会员艾书强两位城市文化探索者,沿着龟山的历史脉络,以山为卷,以碑刻为笔,带领听众探寻武汉这座城市的记忆密码,一同领略龟山作为武汉独特人文地标所承载的深厚底蕴。

讲座活动由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武汉图书馆主办,武汉市龟山风景管理处承办。活动由武汉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策展人张文博主持。

① 武汉现存三块禹碑 " 蝌蚪文 " 让现场读者好奇

据严涛、艾书强介绍,龟山东麓的禹功矶是万里长江四大矶之一,传说是大禹治水疏江导汉之处,因此得名。元大德年间敕建禹庙,以纪念大禹的治水功绩。

现存的禹稷行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清同治三年重修,其西侧院落的禹碑亭内,有清乾隆三十五年荆南观察史李拔所刻禹碑及毛会建摹刻的禹碑。据介绍,武汉现存三块禹碑,实属罕见。其中两通位于晴川阁,一通位于黄鹤楼。讲座现场,两位老师还带来了禹碑拓片、黄鹤楼禹碑亭照片以及 1984 年晴川阁禹碑发现报道。

读者们纷纷好奇禹碑拓片上的文字是什么文字,不认识。张文博现场揭秘," 禹碑拓片上的文字叫蝌蚪文,是当时民间的一种地方性文字,并没有流行开来。"

② 龟山古时又称 " 大别山 " 大别山摩崖石刻仍在

据严涛、艾书强介绍,龟山古时又称 " 大别山 ",相传大禹治水至此,惊呼 " 一山隔两景,真大别也 "。龟山北腰峭壁上的 " 大别山 " 摩崖,自右向左横列。" 大 " 字长 1.5 米,宽 1.35 米。" 别 " 字长 1.32 米 , 宽 1.1 米。" 山 " 字长 1.2 米,宽 1.1 米。三个大字为楷体榜书,笔势雄浑 , 古朴刚劲,字形偏长,气势恢宏。据跋文记载," 大别山 " 三字为安徽歙县人方密庵所书,其同乡弟子鲍桂星于嘉庆十七年(1812 年)记其事并刻于此。1998 年 5 月,大别山摩崖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③ 祢衡与鲁肃墓碑 见证三国风云

三国时期,武汉地域历经魏蜀吴的轮番控制,诸多历史人物在此留下足迹。龟山公园曾建三国群英道,900 米长的龟山脊道上竖立着 120 尊三国文臣武将雕像,成为三国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

据严涛介绍,东汉末年名士祢衡,因裸衣击鼓骂曹而被遣至荆州刺史刘表处,后又因蔑视黄祖而招致杀身之祸,年仅 26 岁。祢衡墓所在的古鹦鹉洲早已沉入长江,后经多次迁移重建,现有墓碑尚存。展陈的祢衡墓赞以及《百姓发现》书中相关资料,让祢衡的才情与命运得以在历史中留存。

东吴名将鲁肃与周瑜共同策划指挥赤壁之战。相传鲁肃墓原在凤凰山尾,古汉阳城西北角,北城巷旁。志书载清嘉庆年间,汉阳知县裘行恕重修鲁肃墓,后历经多次毁坏与重建。1955 年兴建长江大桥时将此墓移至龟山南腰,此次拆迁发现墓坑中有咸丰年间的残碑和同治六年的墓碑,却不见尸骨。2011 年,鲁肃墓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龟山风景区内的鲁肃墓,不仅是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纪念,更成为三国文化在武汉的生动注脚。

据主讲嘉宾介绍,鲁肃墓在全国有多处,古人有建衣冠冢的传统,武汉的这处为衣冠冢。

④ 石榴花塔碑刻 背后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你可能到过这些景点,但不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比如,这座石榴花塔碑刻,背后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严涛介绍,石榴花塔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宋史五行志》。绍兴年间,汉阳军有个孝顺的媳妇,她因被诬告杀害婆婆而获罪,无法自证清白。临刑前,她折下一枝石榴花插在石缝里,说如果自己是冤枉的,这花就能活并再次生长。后来那石榴花果真长得茂盛。人们认为这是老天彰显她的冤屈,立塔纪念此事。

石榴花塔原本在添福巷,但因风雨侵蚀、年久失修,1964 年修复移至汉阳公园,1983 年被公布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后,在塔旁出土了更早的石榴花塔碑刻 2 方,严涛及时进行了传拓。这些石刻,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成为汉阳公园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极目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