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市:“三个坚持”深耕传统文化育人“土壤”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
来源:铁力市委宣传部
铁力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个坚持”为抓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以“阵地”为依托,夯实文化自信之基。采用“请进来 走出去”双向互动、携手共建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可触可感。打造联动共育模式。组织成立“蒲公英”文化小分队,开展“文博知识进校园”“流动展览进校园”“科普进校园”等活动77场次,结合“书香铁力”建设,培育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骊都之夏”“雪精灵”等青少年阅读服务品牌,围绕二十四节气、经典绘本等主题,开展AR炫酷阅读等主题活动86场次,引导青少年弘扬经典、品味文化。打造校外文化场地。依托中小学综合实践服务中心、图书馆、博物馆、马永顺纪念馆等优质文化资源,开设开展“自建 共建 X”的课程体系41期,参与学生人次破万,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心中的旗帜”红色故事小讲解员大赛、“诵红色经典 读古典诗词”诵读比赛等系列活动12场次,让青少年在文化浸润中感受传统魅力。打造公益培训课程。依托各级各类基层文化阵地,开设“文化公益培训”“‘初心’夜校”“青年夜校”等培训班,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手工培训等形式课程近200节,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以“传承”为牵引,凝聚文化自信之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培育“三大课堂”,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深度融合,使优秀传统文化可学可践。培育文化课堂。充分挖掘语文、思政、美术等课程资源,将书法、剪纸、盘纸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并结合地域特色与历史资源,开发了《“明德守礼”教育读本》《抗联英雄故事集》《红色歌曲集》等校本教材,利用班(队)会等组织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演讲、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20余场次,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培育实践课堂。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与精神内涵,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时间节点,广泛开展非遗体验、古诗诵读、民俗手工等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15场次,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育宣传课堂。线上依托新媒体平台,推送传统节日信息、图文视频、文艺作品等,以多元化的形式营造弘扬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线下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等载体,广泛宣传传统节日来历、历史背景、文化底蕴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
坚持以“经典”为驱动,涵养文化自信之气。以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为引领,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主题研学、社团活动等多元化形式,将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让优秀传统文化可用可信。主题活动精彩纷呈。组织开展“书香润初心 悦读共成长”“绽放艺术风采 激发强国力量”“使命在肩 传承有我”等特色主题活动近30场次,通过花样跳绳、汉服游园、文化比赛、文艺演出、主题展览等形式,打造润德、启智、健体、尚美、育心的文化体验。主题研学丰富多彩。依托中小学综合实践服务中心和岭尚十年、透龙山等景区景点,开展主题研学活动22场次,通过雪雕制作、手工创意画等多个活动,真正做到在“研”中“学”,在“学”中“思”。文化社团活力四溢。秉承“传承文化,育德立人”的教育理念,将学校社团与传统文化育人活动相结合,全市各学校共成立书法、绘画、器乐、剪纸、象棋、古筝等优秀传统文化社团35个,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潜力、传承文化、增长才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