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出版社把直播间“搬进”博物馆,“解码”马王堆帛书里的智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帛书的墨香与人工智能的算法相遇会发生什么?一场跨越2500年的文化与思想碰撞在湖南博物院上演,“帛书里的中国智慧——《道德经》数字活化直播盛典”于近日举行。

湖南博物馆。中华书局供图

这场采用“文物实景 AI交互 学术讲解”模式的沉浸式直播,吸引了50万人观看。直播中,湖南博物院陈华丽副研究员带领中华书局主播贾林开启沉浸式游览,深入探访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陈华丽对T型帛画、帛书《老子》甲本等重点文物进行详细介绍,并着重描述了帛书《老子》从发现、出土到后续整理的全过程。

直播现场。中华书局供图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本,其版本与后世流行的王弼通行本存在不少差异。专家认为,这是我们目前所见的最为完整的出土的《老子》古抄写本,应该较多地保留了《老子》的原貌,对研究道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是马王堆汉墓完成发掘50周年,中华书局、湖南博物院联合策划出版《道德经(马王堆汉墓发掘五十周年纪念版)》,以纪念这件在考古史上影响深远的大事件。《道德经(马王堆汉墓发掘五十周年纪念版)》由陈鼓应的《道德经译注》和高明的《帛书老子校注》这两个久经历史验证的经典读本组合而成。

直播现场。中华书局供图

在本次“帛书里的中国智慧——《道德经》数字活化直播盛典”中,由AI技术生成的身着春秋深衣、手持竹简的“数字老子”引发网友关注。这位虚拟先哲堪称智慧担当,不仅能针对观众提出的《道德经》相关问题以及各类现代生活相关问题给出精准回应,实时互动答疑;还能从弹幕中提取高频关键词,生成个性化金句。

直播现场。中华书局供图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这个“AI老子”形象更加鲜活,其重现过程借助多达3000多条语料文本,从而帮助人工智能理解“无为而无不为”的辩证逻辑,进而实现了典籍的可感可知传播。

“我们正在创造新的文化仪式感。”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肖启明表示,此次中华书局与博物馆、直播平台三方的交流与碰撞,必将迸发出新的文化活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