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经常晒太阳和很少晒太阳的人,差距有多大?忽略这一点,效果打折扣

常见老人们吃饱喝足后,搬个小板凳往太阳底下一坐,跟朋友们聊聊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而年轻人们,往往喜欢宅在家里,出门也担心晒黑。

但其实,晒太阳和平时做好防晒并不冲突。而且,这晒太阳的功夫里,可藏着长寿秘诀呢 ~

▲健康时报资料图 曹子豪摄

晒太阳,和平时防晒不冲突!

紫外线让我们又爱又恨,但其实,日常防晒和每天晒晒太阳并不冲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厚敏 2022 年在该院公众号采访中介绍,一般面部的皮肤比较薄,尤其是眼睑皮肤薄嫩,这个地方可能要注意防护。

但是在手背、肢端(胳膊、腿)这些地方皮肤厚度是适当的,这样的话,它是可以接受紫外线的一个比较好的部位。①

▲健康时报资料图 任璇摄

此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黄䮎 2024 年在该院公众号刊文介绍,阳光中的紫外线,根据其波长不同,分为 UVA、UVB、UVC。皮肤能接触到的是 UVA 和 UVB。其中,UVB 是指中波紫外线,帮助合成维生素 D。

防晒霜的防晒指数包括 PA 和 SPF。PA 代表抵御 UVA 的能力,防晒黑、晒老;SPF 代表抵御 UVB 的能力,防晒红、晒伤,但也阻碍了维生素 D 的合成。

因此,建议选择 PA 高、SPF 低的防晒产品。已经存在维生素 D 缺乏的人群,可以适当减少防晒霜的使用部位和概率。②

▲健康时报资料图 任璇摄

经常晒太阳和很少晒太阳的人,

有什么区别?

骨量低、睡眠不好、情绪不佳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晒晒太阳来帮助改善。中国古人认为,阳气是人身之大宝,如同一轮红日,阳气旺盛,人体机能自然强健,阳气充盈,身体就能抵御疾病的侵入。③

经常晒太阳人——

1、骨骼更硬朗

阳光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 D,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有利于骨骼健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 / 徐汇区中心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符莉 2023 年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介绍,人体需要的维生素 D,其中 90% 都是自身皮肤经紫外线照射而合成的;只有 10% 来自食物。

比如,一个成年白人全身暴晒 10~12 分钟可以产生 10000IU 维生素 D3。④

▲健康时报资料图 任璇摄

2、负面情绪更少

2021 年,《情感障碍杂志》上刊发的一项超 40 万人研究发现,每天获得足够的自然阳光会改善一个人的情绪和睡眠质量;而白天缺乏光照是抑郁症状、情绪低落和失眠的危险因素。⑤

3、睡眠质量更好

浙江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睡眠门诊主治医师郑天明 2025 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早上晒半小时太阳,可以说是最经济、最方便的助眠方法。没有睡眠障碍的一般人群也可以通过晒太阳来帮助睡眠。

尤其对 " 晚睡晚起 " 的入睡困难人群," 早睡早起 " 的早醒人群,适当的光照可以影响昼夜节律系统,改善日间嗜睡情况,改善夜间睡眠质量。⑥

4、心血管更健康

2019 年,《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表明,多晒太阳会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从而有助于降低 2 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发生风险。⑦

▲健康时报资料图

晒太阳隔着玻璃,

效果大打折扣!

前面提到,人体所需维生素 D,90% 都是自身皮肤经紫外线照射而合成。所以,如果希望获取维生素 D,露皮肤很重要,隔着玻璃、衣服都没有这样的效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陈农 2025 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解释,有些人喜欢在屋里隔着玻璃晒太阳,尽管隔着玻璃也能感受到温暖,但玻璃窗阻断了合成维生素 D 的 UVB,达不到合成维生素 D 的目的。⑧

当然,隔着玻璃晒太阳,仍然有利于调节昼夜节律和维生素 D 合成以外的其他好处。

▲健康时报资料图 任璇摄

建议——

1、选合适时间晒

如果想保证维生素 D 的获取,黄䮎医生介绍,纬度、海拔、空气污染、一天中外出的时间都会影响晒太阳的效果。为提高日晒效果,建议紫外线指数 ≥3 时适当外出,多晒太阳。

通常来说,春、夏、秋三季 11:00-15:00 是晒太阳的最佳时间。这时候将面部、双上臂暴露于阳光 5 分钟至 30 分钟(取决于多因素),每周 3 次效果更好。②

另外,阳光最强烈时不宜直晒,避免诱发皮肤癌。

2、晒太阳后喝点水

阳光照射后,皮肤及其皮下组织血流量会明显增多,加上通过加温出汗增多,血液中的有效循环血量会明显减少。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来源 健康时报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