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采访手记】一个有“温度”的法官

【采访手记】一个有“温度”的法官

“人类的悲喜是可以共通的。”采访中,黄志丽一直在强调,“有人看电影还会跟着掉眼泪,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你面前。当他的困难、他的窘迫就在你眼前,你怎么能袖手旁观?”

黄志丽有着很强的共情力,对当事人,她总是秉着同理心。调解前总是先问对方是否遇到了困难。她说:“办理的案件越多,心就越软,遇到别人有困难总想帮一把。”这“总想帮一把”也给她带来了困扰和无力感。对一些赡养案件,明明知道老人要的不仅仅是钱,却总有一些案件不能圆满,无法给老人想要的亲情。“我是法官,可以裁决,有强制力,但对有些当事人,我却帮不了他。”那些无法“圆满”的案件,成了黄志丽最大的遗憾。

黄志丽常说,在敲响法槌时,要多一份对事情的体察,多一份对当事人的体谅,多一份对老百姓的体恤。“法官审的是案子,判的是人心。”对当事人,她总是十分尊重,无论对原告还是被告,她都耐心倾听,听他们的“不得已”,听他们内心深处的诉求。

黄志丽的共情不仅在调解时,也在案外。和年轻干警一起下乡到田间勘验时,她会提醒年轻人:“农民种菜不容易,小心点,不要踩到地里的菜。”

“黄志丽是个有大爱的人。她对脚下这片土地、对这里的百姓有着深沉、淳朴的爱。”芗城区人民法院院长林银木说,“在她的感召下,芗城区法院干警把‘如我在诉’意识融入办案中,努力实现实质性化解纠纷。”

黄志丽,一个心中有爱的人,一个有温度的法官。

(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