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美国加关税,上海港受冲击?世界第一大港依旧繁忙!全球贸易不会因美国停摆,企业早有布局

4月18日,上海港周边海域出现大雾,不过作为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早已做好各项预案,全力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保障港口作业平稳运转。

几天前,受寒潮大风影响,不少国际航行船舶和长江沿线的内支线船舶前往锚地避风。但大风过后,上海港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

洋山港和浦东港海事局指挥中心数据显示,寒潮大风过境之后,上海港洋山港区和外高桥港区的日均船舶交通流量就恢复至往日的高位运行状态。其中洋山港日均船舶流包含大型集装箱船约24艘次,内支线船约60艘次,过境船舶约600艘次,客船约44艘次;外高桥港日均船舶流包含大型集装箱船约79艘次,内支线船约31艘次,过境船舶约632艘次。

有人担心美国对华增收关税后,上海港这个世界第一大港首当其冲将受到影响。但中远海运科技“船视宝”的上海港出发航线数据显示,几天来,上海港的繁忙程度未见明显变化。

“双子星”联盟为上海港带来更多国际中转箱量,图为“双子星”联盟上海港首航第一箱吊起。

“4月10日以来,美线作业量的确有所下降,但上海港有近350条国际航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美线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上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实际上,全球贸易不会因美国一家而按下暂停键,美线货物虽有减少,但国内的外贸企业早有布局,部分企业到非美海外市场开拓市场,带动上海港外贸航线密度调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今年一季度,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同比增长7.2%,货物进出口额占全部进出口额比重超过50%,显示出多元化市场格局正在形成。

此外,不少国内外贸企业还通过多种方式服务国内大市场。

“上海港以外贸为主也兼顾内贸发展,助力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港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集装箱吞吐量来看,近年来,上海港不少外贸航线的箱量持续增长,同时,内贸箱量也明显提升。

比如今年2月,航运巨头马士基与赫伯罗特新组建的“双子星”联盟从上海出发,为上海港带来更多国际中转箱量。

上海、天津、广州三地港口集团联合船公司打造的“三港一航海上高速FAST”航线在上海港启航。

去年,以内贸为主的罗泾一期码头开港运营。今年3月,以罗泾一期码头为中心,上海、天津、广州三地港口集团联合船公司打造了“三港一航海上高速FAST”航线,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也为上海港带来了更多内贸箱量。

“去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箱,创下全球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的新纪录,已充分说明世界离不开中国,而中国也积极拥抱世界。”航运专家表示:“无论外贸形势怎么变化,中国将坚定开放,上海港也会不断优化服务,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界的不确定性。”

上观新闻·解放日报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 王力

微信编辑:泰妮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