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被74国冷落之后,特朗普亲自上阵,给了日本代表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被74国冷落后,特朗普对日本做了出人意料之举,他是主动让步吗?还是说在专门做给中国看。

(特朗普试图让75国全都对美“屈服”)

截至目前,特朗普政府宣布对75个国家暂停实施“对等关税”90天,并将这些国家的关税统一降至10%。然而,目前尚未有国家正式与美国达成长期贸易协议,谈判仍在进行中。

从一开始,美国就把谈判条件说得很清楚。

首先是最重要的一条,不得报复美国关税政策;其次开放市场并增加对美国商品的采购;第三,增加国防开支并从美国采购武器;第四,扩大在美投资;最后,向美国财政部提供资金以“维护全球公共产品”。

不得不说,这几条根本不能说是条件,甚至都上升到了“霸王条款”的程度,特朗普分明就是想借着这90天的期限,让其他国家全都“屈服”于美国。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对这次暂停90天关税有很大信心,并且更进一步凸显了他试图将主要火力放在中国身上的意图。

这是因为,目前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又被进一步上调,且未被列入90天暂停关税名单。

可就算是这样,特朗普得到了所谓的“屈服”了吗?

首先是欧盟,被特朗普纳入90天暂停降税范围,但汽车等关键行业仍可能维持25%关税。欧盟委员会表示愿意谈判,但尚未接受美国提出的条件。

(冯德莱恩不买特朗普的账)

至于加拿大和墨西哥,作为美墨加协定成员,两国可能优先谈判,但加拿大此前曾威胁反制美国关税,墨西哥则寻求多元化市场。这样看来,他们和美国的谈判并不容易开展。

至于越南和印度:越南此前被加征46%关税,印度面临较高税率,正在和美国寻求谈判降低影响。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还没国家愿意彻彻底底的和美国谈判,而这个时候,特朗普政府的风向变了。美财长贝森特居然称,并不是所有的协议,都能在90天内达成。

(美财长口风变了)

这意思再明显不过,现在是美方先做出了让步,强调可以先谈判,把恢复关税往后放。

不仅如此,近日美日在华盛顿展开了首轮谈判,而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居然出席了谈判,亲自见了日本代表,日本的经济再生担当相赤泽亮正。

按理来说,日本派出的官员级别,是根本不值得特朗普进行会面的,那特朗普这样做,原因是什么?

(日方负责谈判的是经济再生担当相赤泽亮正)

首先,强化谈判压力,迫使日本快速让步。特朗普以"极限施压"著称,此次亲自下场谈判,旨在利用总统身份的权威性,对日本代表团形成心理震慑。

这种"突袭外交"是特朗普的典型策略,旨在打乱对方节奏,迫使其在高压下接受美方条件。

第二,为"对等关税"政策树立"样板协议"。日本作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和重要盟友,被选为首个谈判对象,其谈判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国家的谈判策略。若日本接受不利条款,其他国家可能被迫效仿,使美国在全球贸易谈判中占据优势。

再有就是,解决美日贸易逆差,尤其是汽车产业问题,特朗普长期抱怨日本汽车市场"封闭",尽管日本汽车关税已降至0%,但美国车仅占日本市场的不到1%。特朗普此次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市场,并可能寻求降低日本对美汽车出口。

(日本对美国汽车出口)

此外,美国仍对日本汽车征收25%关税,特朗普希望借此逼迫日本车企增加在美投资或采购美国零部件。

第四,将安全议题与经济谈判捆绑,施压日本承担更多军费。特朗普在谈判中突然提出驻日美军费用分摊问题,目前日本仅承担约8.6%的驻军成本,一年是19亿美元,远低于韩国的40%。

(驻日美军基地)

这说明,特朗普试图将安全同盟"交易化",要求日本在贸易让步的同时,提高防务开支,甚至可能要求日本购买更多美国武器。

第五,迎合国内政治需求,巩固选民支持。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深受美国蓝领工人和农业州支持,而日本是美国农产品的重要市场。通过施压日本进一步开放农业市场,特朗普可兑现对农民的政治承诺。

最后,试探中国反应,为中美谈判布局。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和重要贸易伙伴,若美国成功迫使日本接受不利条款,可能削弱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前景,并间接向中国展示"不妥协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