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写代码,救卫星!中国一卫星曾飞行异常,00后参与极限救援

去年,“DRO-A/B卫星发射异常”的消息引发关注:

2024年3月13日20时5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上面级发射DRO-A/B卫星,运载火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上面级飞行异常,卫星未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2024年3月13日20时5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上面级发射DRO-A/B卫星,运载火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上面级飞行异常,卫星未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今天,“负伤”卫星画面首次公布:卫星的太阳翼呈近90度弯折,如折断的翅膀,却在深空背景下倔强舒展。↓↓↓

如今,“我们的卫星已发射在轨一年有余,国际首个地月空间三星星座稳定运行200多天。”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皓昨天介绍说。

“双星能源平衡,平台及载荷工作正常。”

飞控大厅内响起一阵欢呼!

“地月灯塔”

地月相距38万公里,其间,有着无数条轨道,其中一条名为DRO的特殊轨道,被航天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视为“地月空间中的天然良港”,一大特性在于这条轨道稳如磐石,航天器无需频繁调整即可驻留数百年。

理论上的完美轨道,需要实际飞行验证。

2024年,中国人尝试在此长期驻留,才首次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极致潜力”。

2024年8月30日,DRO-A、DRO-B两颗卫星和此前已发射成功的DRO-L卫星——三颗卫星两两之间成功构建K频段微波星间测量通信链路,首次验证了地月空间尺度三星互联互通的组网通信。

至此,全球首个基于DRO的地月空间三星星座成功实现在轨部署。

“以前总说‘星辰大海’,现在我们真的在搭建通往深空的港口。”王文彬说,“三星组网构成的‘地月灯塔’,未来可为月球基地导航授时,甚至为火星探测铺就信息高速公路。”

这场地月大救援不仅挽回了价值数亿元的卫星,还验证了多项“全球首次”:航天器DRO低能耗入轨、117万公里超远距离星间通信、天基测定轨新体制……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5年04月16日 05版)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青蜂侠记者 王增强、李琪

编  辑丨赵雪霏

责  编丨孙小千

审  核丨牛晓乐

值班编委丨刘 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