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特朗普又要免除关税?美国农民每年亏损270亿,40艘货船打乱老美阵脚

2025年4月11日,据媒体报道,中国采购了大量的巴西大豆,通过调整大豆采购策略,成功打乱了美方的经济布局。这场关税战的背后,是两国在经济和贸易领域的深层次较量。

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复调整特朗普政府自上台以来,将关税视为遏制中国经济的重要工具,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缩小美中贸易逆差。然而,关税政策的实施并未如愿,反而对美国内部经济造成了压力。为了缓解国内外的反弹情绪,特朗普政府在“对等关税”政策生效后的短短几天内接连调整政策。首先,美国宣布对不采取报复措施的国家实施90天的关税暂停,仅征收10%的“最低基础关税”。随后,又推出了一份关税豁免清单,将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暂时排除在高关税范围之外。最新的迹象表明,特朗普可能还会暂时免除进口汽车的25%关税,以缓解美国汽车制造业的成本压力。这些调整表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缺乏连贯性和长期规划。美国媒体普遍认为,特朗普的“服软”更多是迫于国内经济和市场的双重压力。美股震荡、美债收益率上升,以及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使得关税政策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中国的坚定反制与供应链调整与美国政策的反复相比,中国在应对贸易战时展现了更为明确和坚定的态度。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一直是美国农产品的重要买家。然而,面对贸易战,中国迅速调整采购策略,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据报道,近期中国从巴西采购了至少40艘大豆,总量约240万吨。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填补了美国大豆的缺口,还通过多元化供应链进一步降低了对单一国家的依赖。巴西大豆价格的回落也为中国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选择。

这一采购策略的调整对美国农民造成了直接冲击。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进口了约3170万吨美国大豆,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60%。但随着中国转向南美市场,美国大豆出口量大幅下降,库存积压问题日益严重。据美国大豆协会统计,贸易战每年给美国农民带来的损失达270亿美元。

经济与市场的博弈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不仅对中国施压,也对美国国内经济造成了显著影响。首先,美股市场因政策不确定性而出现剧烈波动,道琼斯指数下跌2.5%。与此同时,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此外,美国企业,尤其是科技和制造业,因零部件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面临成本压力。以汽车行业为例,奥迪、捷豹、路虎等多家汽车制造商已暂停向美国交付汽车,而本土汽车企业也因零部件成本上涨陷入困境。如果供应链调整时间不足,美国汽车行业可能面临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全球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中美贸易战不仅是两国之间的经济较量,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贸易战迫使全球供应链发生调整,中国通过多元化采购和供应链转移,强化了与其他经济体的合作。而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则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不满,欧盟、日本等传统盟友对美国的关税政策提出了强烈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称,贸易战可能导致全球GDP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对于全球经济而言,贸易战的长期化将增加不确定性,破坏国际贸易规则,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结语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政策上的接连退步,暴露了其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内在矛盾。而中国通过调整供应链和采购策略,不仅有效应对了美方的经济压力,还进一步巩固了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合作关系。中美贸易战的博弈仍将持续,而这场“大棋局”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将愈加深远。对于两国而言,如何通过对话找到共同利益的平衡点,才是解决贸易争端的关键。否则,双方的经济博弈只会让全球经济付出更大的代价。